2008年我辅导的一家集团公司,年销售额达13亿元。当时金融危机还没有到,但是老板已经意识到人力的臃肿,他给人力部门一个指标:下个月请组织进行考评,整个集团公司必须淘汰10%的员工。这10%的硬指标能否完成主要在于员工如何来完成公司老板交办的任务。后来他们公司请我和我的团队协助咨询与辅导,希望把公司绩效管理提升一个台阶,通过内部变革,导入素质模型,引用薪资软件系统以及绩效考核的几种工具与方法,最后相对公平地淘汰10%的职员。这样做效果非常显著,淘汰10%的职员后,公司总产量反而提升5%,效率得到了提升。通过财务核算出来的数据显示,当月成本降低11%,即当月创造610万的利润。
各位,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当月创下610万的利润,而且员工的工资还有所提高,请问你要不要做绩效管理?要做。但我想告诉各位,并非做了绩效管理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有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绩效管理,却发现自己的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考核成绩都不错,但是企业的利润依旧是惨不忍睹。
这就要涉及多方面的考虑了。
第一点要看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
企业高层领导者推行绩效,有些是为了临时解决工资问题。我经常问服务过的老板做绩效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告诉我,由于每年都要给所有的管理者加薪,而加薪又没有一个标准,所以,想通过绩效来进行考核,然后依据每个人的绩效来加薪。这样,才能保证加薪有一个依据。这种现象在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所以,企业高层领导的出发点不同,那么推行的方法也就需要相应作出改变。当然,从概念上来说,推行绩效的核心就是为了提升利润,因为绩效管理就是利润的管理。
本案例中老板的出发点是淘汰10%的员工,就是因为老板意识到员工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公司成本高,所以,要砍掉10%的人员。但是很多企业会出现一个问题,砍掉10%的员工,他们的产能或者产量也相应降低了10%,那么这种通过绩效来带动人员的削减就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必须要通过削减人员后,实现产量或者效率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绩效的意义,才能满足老板的本意。
第二点是考核的准确性。考核的数据来源一定要可靠,数据值一定要真实可信,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统计。很多企业都进行过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往往会被抱怨为“不真实”、“我工作干得这么出色,分却这么低”、“我跟他工作能力差不多,为什么分数不如他”……这就是企业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所致。这家公司的考核,其计算、公式、数据来源都是准确可靠的,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相对接近事实的,所以才能够根据此数据来进行正确的改革。但是像上一节的那家鞋企,每个人的分数都很高,那就明显是考核数据出了问题,否则效益不可能提不起来。
第三点是考核人员。如果考核人员的素质不过关,绩效考核就容易在团队内形成一种作弊风气。为了获奖,一些个人和团队会采取“非常”手段,比方说凑指标。考核政策有导向型,大多数团队成员为了名和利,总会朝着考核方向努力,有的方法见得人,有的方法见不得人。绩效考核重视可见业绩,难衡量职业道德的优劣,起不到对有能无德的员工的限制,企业发展就会出现变端。这主要是从被考核个人和团体的角度而言的,至于考核人员,如果没有极高的责任感和公正意识,那么就很容易通过他们的职权来为某些人的考核谋取私利。作弊主要体现在数据上弄假,各位管理者也要对数据多上上心,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我去年辅导过一家企业。其实,前年我就和企业老板交流洽谈,他当时生意不错,能赚钱。所以当时我们与他谈什么都听不进去。他说:“我目前绩效挺好,员工与管理稳定,搞什么绩效管理,那么麻烦,反正到年底,我的存折存款比去年多了,我就拿一些出来给他们发红包,这些人,看的是钱,他就会卖命工作。”到了去年,他突然找到我,说:“柳老师,不行了,今年竞争比较大,利润很薄,客户对质量要求也提升了,现在要求这些管理严格些,出了问题就处罚他们,他们反而不重感情了,流失率很高,你赶快帮过来帮我。”后来我们咨询顾问团进去后,发现问题很严重,原来竞争对手比较少,他卖的价格很高,自然利润很高,但是内部浪费太大,生产成品的一次合格率仅有58%,问题的根本就在这里,他去年不赔本才不正常了。
根据这一个案例,我们就要谈到第四点了:很多企业都是在业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才进行绩效管理。归根结底,企业自身的发展才是大方向,只有路子走对了,才能谈别的事情,这是最基本的。
各位要记住一点,绩效不是在利润不好时才做,绩效是利润,绩效管理就是利润的管理。所以,只要企业还存在,就有利润的管理,有利润的管理就有绩效管理。为此,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绩效管理,一个企业连利润都不去管理,那么这个企业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