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菜(2)

五、炒菜捞面:过生日吃寿面,这到处都是一样的,而天津人家庭中,在生日宴会上的炒菜捞面,却是其他地方所罕见的。所谓捞面,就是面条煮好后捞起盛在碗中,亦即“白批”。炒菜是炒得各式的菜,或四或六,而所炒者,应均为丝,如蒜薹炒肉丝、芹菜炒牛肉丝、韭黄炒鸡丝、香菇炒豆干丝等,但有一个特别的,就是炒蛋,蛋要炒得碎碎的,不似一般炒蛋摊成一个大圆饼那样。用这些炒的菜拌面,比单纯的打卤面另有风味。当然有的人家不仅炒菜,另有红烧牛肉、炖羊肉、整只母鸡炖汤等,可是那不在话下,如果说,一定是:“明天是我们老妹子的小生日,不敢惊动亲友,可是您啦要是没事,请您啦中午来吃炒菜捞面啦!”

最后该说的小吃,其实这才是真正有地方色彩的呢!

六、炸蚂蚱:蚂蚱者,蝗虫也,也就是农田里的害虫也。内地北方各省,农作物常受蝗虫灾害,就算未酿成大灾害,秋收季节,田地里有很多蝗虫,天津人对付它的方法不只是捕而杀之,并且是吃之为快。把蝗虫的翅、腿及头部全部去掉,把那段肥肥的虫身洗净,再过盐水(用盐水加以浸洗),然后用油炸之,炸好的成品,焦黄油亮,圆滚滚的,远看像炸花生米,是善饮者下酒佳味,如用烙饼卷而食之,更是老饕解馋之物。不过,外地人很多望而却步,正如同我们一般人不敢吃广东“龙虎斗”一样。

七、锅巴菜:在口语发音是“戛巴菜”,在各报纸家庭版上曾有人写过,就是用绿豆面粉,调成糊状,在锅中摊成春卷皮样的煎饼,等到凉透半干,切成菱形小片,入水煮透,调味不用酱油,而用红豆腐乳汤,加胡椒粉和香菜,滴点麻油。大功告成,其实和湖北的豆丝很相似,只是调味不同。如问好吃吗?天津人一定说:“最好的消夜点心,没有比这再好了。”想当年天津法租界天祥市场后面的万顺成,每晚座上客常满,人人面前都有一碗锅巴的。

八、煎焖子:就是炒凉粉。也许天津凉粉做得特别好,把它切成小块,用油煎热,加芝麻酱和葱花,比起凉拌的凉粉另有风味;不过,好像这也是不易被他方人所领略的。

九、煎饼果子:在天津住过的人,大半对此有很深的怀念。卖此食品的小贩,游走街头,肩上挑的担子,一头是小火炉上面架着,另一头是做煎饼的原料绿豆粉糊及炸好的油条。摊饼,同时把油条烤在炉旁,饼摊好了,像春卷皮但较厚,抹上一些甜面酱,撒上点葱花,把油条放上一卷,热香四溢,当时吃最好,赶快地拿回家去吃也行,但不能耽误太久,若饼凉了油条硬了,就味道全非了。讲究的要加蛋,就把饼上再摊上一个鸡蛋,营养虽好,味道却非正宗。

十、塌锅包子:天津包子非常出名,尤其是“狗不理”三字更闻名遐迩。狗不理者,卖包子的店铺名字,因为东也一家,西也一家,后来卖者店名和售品成了一体,如说去买狗不理,就是买包子。所谓塌锅包子,就是因为包子中有很多汤汁,蒸好之后,本来滚圆的包子,会塌成扁扁的。不过,这和现在江浙饭馆中的小笼包不同,小笼包中一团死肉,而天津包子中的馅儿虽然也是纯肉,只因加了适量的葱,肉又是切成的小丁,不是绞成的碎屑,所以不会凝成硬硬一团,吃起来才十分可口。

此外如黍米饭、面茶大果子,前者是一种红色如高粱米一样的粮食所煮的浓稠粥,加糖而食;后者是小米面粉煮的粥,和又长又大的油条一块儿卖,吃时也两样相配而吃。如今是只能说说,既无法自做(因缺原料),也无处可尝的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