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莉娅娜的笔杆(3)

奥莉娅娜那揭穿人物真实面目的能力,在自己的首篇国际报道中尽显无遗。如果二十年之后,那些在奥莉娅娜的政治访谈中被她逼得“一丝不挂”的政治家们能事先读到这篇文章,他们应该会得到一些警示。奥莉娅娜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先去考虑每篇访谈会带来的影响,她做的只是将每一个细节组合起来。从那时候开始,她的直觉和她的阐释就占据了她访谈的中心位置,将对话者带到她想要他们去的地方。要想从她这样的访谈方式中逃离是不太可能的。她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她的叙述才能。奥莉娅娜不局限于罗列问题和回答,她会构思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内容则张弛有度,吸引着读者一直读到文章的最后一行。

回到意大利后,按照《欧洲人》新任主编的要求,她重新开始了对罗马电影业和上流社会生活的报道。为了创办《快报》,阿里戈·贝内德蒂离开了这家日报社,顶替他位置的是米凯莱·赛拉。一九五五年,奥莉娅娜受雇并搬到了《欧洲人》的主要办事处——米兰。带着小女孩般什么都不懂的神情,她来到了这份欧洲最负盛名的刊物的办公室。那年她二十六岁,在这里她谁都不认识,也不懂穿着打扮。她总是穿着长裤,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穿着对于女性来说并不常见,而且她还偏爱黑色。米凯莱·赛拉戏弄她,说她穿得就像是一个清洁工。在那个时期,掌管编辑事务的女人是卡米拉·切特尔纳,她优雅至极,尽管她后来离开了报社,加入了贝内德蒂创建的《快报》,但她仍然是米兰各种沙龙的常客。“我是无产阶级的女儿,我甚至都不明白‘沙龙’到底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这样,对于她来说,我实在是太年轻了。我都不敢奢求能够获得她的友谊,甚至不敢奢求让她对我亲切一点:我知道,她对我毫无兴趣。噢,我还记得那天,当我因为‘在一篇文章中模仿了卡米拉的写作风格’(事实上,我只是像她一样,在文章的开始使用了一个副词),自己被窘迫的埃米利奥·拉迪乌斯善意地批评时的苦涩,他是众多编辑的负责人,也是她的朋友。他对我说:‘切特尔纳感到自己受到了冒犯,你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她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她什么事情都去做,因为她相信只有做更多的练习,自己才能够变得更加出色。她讲述了一位试图将儿子从外国军团带回家的父亲、一名不明原因自杀的青少年、一位利用别人托付给自己照顾的孤儿来赚钱的骗子、一位变性的英国绅士。她继续撰写罗马的大事小事,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撰写有关电影方面的文章中,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为她总是能够厚着脸皮,用数小时的时间去缠着那些名人。她讲述外国女演员同罗马王子们之间的爱情,讲述美丽的王后们的生活,讲述富人们在卡普里岛的假期,还有在罗马山丘度蜜月的奥黛丽·赫本。她讲述玛利亚·皮娅·萨沃伊的婚纱和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进行的访谈和写出的报道越来越多,她的那份固执也越来越突出。奥莉娅娜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她在叙述上富有才气,这令她经常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构思并完成一篇文章。在威尼斯的节日里,新闻官员不让她进入,她并没有泄气,她为自己的文章创造了一个绝妙的开头。文章的开头,她描述了被周围的观众大声评论着的、站在舞台上的演员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