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他儿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刘盈有父亲那批能臣辅佐,继续推行与民修养生息政策。刘邦后期,为对内平定叛乱、对外迎击匈奴,增加了一些赋税。现在内外已平定,刘盈便取消增加的赋税,恢复十五税一。鼓励农民耕作,对于出色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增加人口,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到15岁还不出嫁,要征收五倍的算赋(即“人头税”)。秦时除了官府,民间一律禁止藏书,刘邦基本上继承秦制,包括“挟书律”。刘盈废除这一法令,使长期受压抑的儒家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可惜,刘盈在位仅七年便早逝。
刘盈死后,吕雉立刘盈的儿子刘恭为少帝。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她虽为女人却很有谋略,早年为刘邦造反夺权立下汗马功劳。刘邦驾崩,刘盈继位,尊吕后为皇太后。因刘盈仁弱,实际朝政由吕雉执掌。因生母被吕雉所杀,刘恭颇有怨言。吕雉便杀刘恭,立刘义为帝,但“号令皆出太后”。
吕雉先后掌权达16年,认真贯彻执行刘邦的遗嘱,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继续奉行“无为而治”国策,从民之欲,从不劳民。不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均取得进一步发展,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皇权之争
从前文简述可以看出,汉初宫中并不清静。进入“文景之治”盛世,这种乱象仍然时隐时现,且在三个层面交错。
1.刘氏与吕氏之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宫中有两大毒瘤:一是外戚政治,二是太监政治。两大顽症时不时发作,常常作乱。外戚政治的危害,汉初第一次显现。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自周朝开始直至清王朝,均实行嫡长世袭制,即由帝王正妻的长子继承王位。这种制度可操作性强,没什么歧义,也即没什么好争议的,一般而言有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但也许是享乐过度吧,帝王多短寿。这样,嫡长子接班时往往年幼,没有执政能力,需要他人辅佐。由“外人”摄政的风险毕竟太大,即使周公这样品德高尚的人也引起误解,并引发叛乱,所以更多由母亲摄政,比如吕雉。
吕雉与刘邦同甘共苦,入生入死,且有勇有谋,是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她摄政、执政十几年,保持汉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挺不容易。然而,她也没能克服女人的某些弱点,形成外戚政治,给汉王朝带来直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