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直接碰到的历史条件(8)

言归正传,孔子是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多么丰富而完备啊,所以我遵从周公的礼仪制度!孔子终身奋斗的事业“克己复礼”,想要恢复的正是周公的礼仪制度。

不仅孔子,儒家所有人都向往“成康之治”,就因为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在他们看来最理想。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荀子以周公为大儒。汉代刘歆、王莽将周公的地位置于孔子之上。唐代韩愈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从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说法。

二、处理前朝遗属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很快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前朝遗留下来的帝王家属、官吏怎么办?

武王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时拿不定主意,召大臣来商议。不同的大臣,有不同的意见、建议。

首先召的是姜太公。我们对姜太公并不陌生,至今仍常在嘴上挂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类的话。其实,姜太公只是他的俗名,俗称还有“姜子牙”。他的真名叫“吕尚”,史称“太公望”或“吕望”。他不为人所知的还多。到山东时,我特地凭吊过姜太公的墓,那只是衣冠冢,后裔碑石很高大。看了这碑才知道,他还是高姓和丘姓的始祖,意外得很。他先后辅佐六位周王,先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武王灭商,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因功封于齐,成为齐国的始祖。针对齐国地贫人少的特点,他采取“因俗简礼”、“尊贤尚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三大基本国策,五个月便安定齐国,回都向周公汇报。而同时受封于鲁国的伯禽,三年之后才回去汇报工作,因为“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结果,齐国很快成为那个时代天下第一霸,鲁国则长期是弱国。然而,千百年过去,因为出一个孔子,鲁国之名又远在齐国之上,另当别论。不管怎么说,姜太公是位实干家。武王问他如何处理前朝遗属,他的回答很实在:“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得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要杀纣王,殷人都不能留,要统统杀掉。武王不同意。

接着,武王找来召公。召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又称“召伯”,辅助武王灭商,还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也是个大功臣。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扶风),后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他治理的地方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各得其乐,“无失职者”,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今陕西岐山刘家塬中学内),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颂扬此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