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对“三农”的发展不可谓不高度重视,每年都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表达对“三农”改革问题的关注。但实践的结果却难尽人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矛盾越来越集中,民怨越来越突出。有人说是土地的权属不明晰,阻碍了包括土地资本化在内的土地的活性。但真实的情况是,土地的权属是确定的,清晰地表现为多层级的共有制,只不过我们对这个显而易见的共有制安排长期缺乏深刻的理论认知,以非市场化的代理侵蚀了所有者的利益,造成了“所有制的残缺”。也有学者将原因归结为金融服务的缺失和金融开放的滞后,认为开放金融业,让民资进入就能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金融机构如果只是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劫贫济富,而不是以共同富裕为前提,反思和改造我们的社会主义金融制度,从而弥补金融制度的本源性缺陷——金融无限的逐利行为和巨大的外部负效应之间的天然矛盾,以及私人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天然嗜好,其服务对象只能限于那些具有财富和特殊关系的人,而注定不会成善施者。还有激进主义者认为只要土地私有化,“三农”发展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这样的方案似乎并不是针对发展和改革的,而是在挑战宪法逻辑和社会制度。激进主义的实质,就是按照某种先验的“理性原理”,从根本上颠覆社会、改造社会。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人类共同经验(共同知识)的产物,而是“道之华”,所以是愚蠢的。现实的严峻性再一次表明,从极其复杂和曲折的发展经历中提取简单片面的经验是危险和无知的。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我们的制度选择能否将人的三性全面、系统地纳入发展理念的整体框架中,尤其是在全面促进人的知识性发育方面,务实地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让“三农”改革更多地建立在共享知识、分享成果的基础上。
过往的历史证明:无数次的知识变革都带来人类物质的丰富和社会关系的嬗变。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的更替过程就充分彰显了知识性进步的光辉——工业文明的烛火照亮了封建社会幽暗的隧道,崭新的生产关系打破了封建桎梏对人性的束缚,资本主义在随后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超过了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内含的金融不稳定的毒瘤频繁发作,个人主义至上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弊端林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应运而生就很自然了。
历史依据人本质属性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分化、整合,实现了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不断认同和提升。知识性发育和外化的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进相互对应。在某一个特定时期,依据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条件,人会突出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属性,而其他属性则处于次要或被抑制的状态。现实中,人在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系中,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经历着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片面到全面,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进化过程。
二、制度构建人全面发展的现实空间
人本质属性的彰显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的最终诉求。而人作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知识的统一体,其全面发展表现为活动和能力的统一、社会关系的丰富和普遍性、知识性的自由发展和流动,最终实现三者的和谐。然而,人不可能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本质的显现要求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生活和发展,是“一种制度里的公民”,而制度又是依据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存在方式构建和变革。可见,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人依据本质选择建构了制度,制度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人的发展。人对人本质属性的认识,不断推动着制度的变革,最终实现了人的本质和制度的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