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中的伦敦,交响中的交响(1)

伦敦中的伦敦,交响中的交响

海顿:第一○四号D大调交响曲

Haydn: Symphony No. 104 in D major  

马勒五十一岁时,手上正在写他的第十号交响曲,这首作品只完成了第一乐章,马勒就不幸去世了。依照这样的传记讯息,我们应该可以合理推论,马勒一生一共完成了九首交响曲,对吧?

不对。马勒完整的交响曲作品,不是九首,而是十首。其中有一首作品,他刻意不用交响曲编号,另外给它一个名字——“大地之歌”。从形式、风格上看,《大地之歌》是不折不扣的交响曲,按顺序,它应该是马勒的第九号交响曲。然而,毕生受死亡恐惧威胁的马勒,看看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交响曲作品都没有超过九首,就被死神召唤了,心中生出对“第九号交响曲”的不祥忌讳,怕自己的“第九号”也会变成绝响,所以才想用“大地之歌”的名义来欺蒙命运。

写完《大地之歌》,马勒后来写了另一首交响曲,挂上“第九号”的名字。他大概是想这“第九号”实质是“第十号”,这样就突破禁忌了吧!没想到,写得出“第九号”的马勒,竟然还是在创作“第十号”时被死神带走了。

这些天纵英才一生都写不到十首交响曲,但是为什么在他们之前,莫扎特留下来的交响曲超过四十首,海顿的交响曲更超过百首呢?莫扎特、海顿比贝多芬厉害五倍、十倍吗?

当然不是,海顿、莫扎特时代的交响曲,其规模、复杂度都跟贝多芬、马勒的作品,不能同日而语。海顿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交响曲在他手上首先有了明确的形态,不过海顿在快速谱写交响曲时,一定没有料到这个形式后来会被曾跟他学过作曲的贝多芬改造成那样神奇广阔的音乐结构吧!

海顿那个时代的交响曲,明显留着两个渊源。一个是巴洛克时代的管弦乐组曲。巴赫的管弦乐组曲,让管弦乐不同音高的声部轮流对位合唱,创造出多声部的丰富趣味。另一个对海顿影响更深的力量,是从意大利流行起来的“协奏曲”形式,一种乐器主奏,其他乐器组成和声基础在后方予以陪衬烘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