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担当》第二章 重提“中华文明圈”(4)

韩国的“江南Style”,火得不得了!古装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展现出来的李朝时期朝鲜文化,都是中华文化边缘地域的特征,是明朝的东西,却让我们的青年一代看得目瞪口呆。人家的文化怎么这么底蕴深厚?各种古装片,各种各样的现代家庭伦理片,接着是什么《我的野蛮女友》、Rain、裴勇俊、宋惠乔、张东健,横扫中国市场。金喜善跟香港的成龙一起拍摄电影《神话》,主题歌红遍九州大地。再接着,韩国开始跟你争“端午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医的发明权、谁先有活字印刷术,甚至孔子是不是韩国人,全来了。因此,面对这个形势,必须要进行文化重建,真正地落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中华文明圈”。

所以,对于我提出的“中国圈”的问题,在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这四个方面,我们必须提早经略,要有一个战略的安排。

中霖:“中国圈”就是“中华文明圈”,而文明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书本里,文明实际上就是要显明,要实实在在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并且受益。说到这儿,要问一下,当年日本人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它是怎样论述的?与你提出的“中华文明圈”有什么不同?

辛子:日本当年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个思想最早的雏形来自所谓的岩仓使节团。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天皇派大臣岩仓具视出使欧美各国,使团帮助当时的明治天皇睦仁规划了一个整体的日本国家发展战略。同时,试图修改德川幕府时期对外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精英皆在使团中,如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他们认为日本还要重走16世纪统一战国中的日本的丰臣秀吉走过的那条道路。7世纪日本时称倭国,和百济联军与唐朝、新罗联军在朝鲜半岛白江口水战,日方大败,以后900年未再挑战中国。丰臣秀吉的战略规划就是越过对马海峡,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东北的满洲蒙古地带形成一个前进基地,然后由海拉尔,就是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循中国传统的游牧民族南下入主中原之路线进入中国腹地,最后完成一统,即所谓的“天皇万世一系”,定都北京。这是丰臣秀吉的想法。1926年裕仁天皇开启昭和时代,三年后的1929年曝光的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给天皇的秘密奏折就是后来所谓的《田中奏折》,其中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满蒙为日本侵略扩张的基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以美苏为敌;肢解中国;等等。当时为日本皇宫做事的一个台湾人出于爱祖国之心,辗转将奏折内容交给张学良,才使之公之于世,但是日本人始终不承认这个东西的存在。

1938年11月日本发表了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宣言,随后近卫文麿首相发表声明,确立“大东亚共荣圈”在亚洲的邦联制构想和政治号召。丰臣秀吉的野心——《田中奏折》——“大东亚共荣圈”一脉相承,都是日本当年的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要和中国来比拼。它自以为,日本作为大和民族吸收了中华文明或者汉文化之后,它要比试比试,你们的孔子不是讲“礼失求诸野”吗?

这个问题很复杂,是一个文化问题。实际上,“大东亚共荣圈”的提出有历史根源,现在历史学者在这方面第一研究不透,第二有顾虑、有禁区,第三是很多人因为近代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残酷暴行而不愿意往深入去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