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担当》第二章 重提“中华文明圈”(5)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1987年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读史札记》专栏上,写的是商纣王到底是怎么亡国的。现在对纣王之恶,有些是传说。古人言:天下之恶,皆归于桀纣。什么酒池肉林、炮烙、剖孕妇辨胎儿性别,全都是他的罪责。但是实际上你要深入研究历史,殷商的覆亡主要是祭祀制度造成的。殷商文化是重鬼神的,所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是征伐,一个是祭祀。没完没了的祭祀,家族和血缘的关系;族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就要把一些旁支请出庙外。因为没有办法全部参加血祀,没办法都参加一个祖宗的祭祀。这些被赶出宗庙的势力,慢慢就变成了各地的方国,与当地族裔融合,离宗族越来越远,导致离心离德。所以到了商纣王的时候就进行了一次最大的宗教改革,没法按老规矩祭祀了,他干脆就选了宗教的几支直系,剩下的全不认了,清除到祭祀的系统之外。这一下惹怒了众方国远宗势力,导致所谓的“各路诸侯反朝歌”,包括“牧野之战”周武王伐谋伐交,殷军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大家都知道这个历史典故。有一些历史学家也有一些初步的定论,就是西周灭商之后,商一部分贵族跑了,最典型的就是箕子迁朝鲜,他曾为周武王讲治国之道,内容收入了后世的《尚书?洪范》中。

按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主张的“五德终始说”历史观念来讲,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体现在事物变化、季节转换和王朝兴衰更替上。后来皇帝诏书中第一句是“奉天承运”,承的就是“五德之运”。由此比推,商属金,对应的颜色是白,金色尚白。奉正朔,就是古代帝王新颁天文历法规定的每年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商代定农历十二月为正月,那月为子月,故称“建子为正”。我们现在是以太阳历一月为元月,但在太阴历(农历)保留正月(一般为太阳历二月)为春节,这就是所谓的“五德终始”。古代朝代更替一定要改正朔、易服色。

殷商居金德,所以最高颜色是白色。现在你看看日本和朝鲜仍然都是尊崇白色,韩国和日本的服装白色为最高。日本的国旗是白的,中间是一个红的太阳。因为它是鸟崇拜,叫做三足乌文化崇拜。它是鸟族,鸟族图腾就是鸟和太阳,所以它的神社前面一定有鸟居。鸟居就是祭祀的时候,庙宇前面的横梁,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宗庙、陵前的棂星门,也有的叫牌楼,古代也称“阀阅”。所以日本的文化与我们殷商文化有关,距今3100多年前一部分商的贵族沿渤海湾、辽东半岛陆路或黄渤海海路跑到朝鲜半岛,其中一部分又通过朝鲜跨过对马海峡,乘坐当时的海洋交通工具跑到了日本列岛。

这也说明殷商时代的海洋文化已非常发达。殷商的通行货币是贝,这些贝全是海里的东西。后来到了“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诛杀武庚,正法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三监”是在商京畿之地设三处监视商亡后遗民残军的统治机构。“三监之乱”之后东边沿海一带九夷部落一部分退出中国,跑了。跑哪儿去了?一部分跑到日本去了,一部分沿陆路跑,一部分沿海路跑,这可以说是第一次文化族群迁徙。所以,孔子在《论语》中有遭乱避世思想,如“危邦不居,乱邦不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子欲居九夷”。

第二次文化族群大迁徙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打到楚的控制地域,还打到燕国齐国,灭齐灭燕灭楚,沿海不服秦的这一批人又跑了。还有一批灭国后的遗民、逸民没跑掉,就以方术欺骗秦始皇,说海之东有仙山,你能不能给些钱造船,我们可以带着童男童女为你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传统式的表述寓含着实际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大规模航海逃亡行动。秦王朝国家投资,舟楫船舶修好了,对不起走人了,这个是所谓传说的“徐巿东渡”。“巿”这个字在商代是立大功后王赐给功臣的绶带、颈上围巾。唐宣宗时诗人陈陶的《蒲门戍观海作》诗云:“徐巿惑秦朝,何人在岩廊。惜哉千童子,骨葬于渺茫。”这是第二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