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第6章 急流勇退(8)

巴菲特是从格雷厄姆那里听来这个故事的,但直到很久以后,他才以书面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不过在这种投机时代,这样的寓言故事流传并不广。速利基金往往会在“题材股”上大做文章,一个单纯的题材(比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就能把一只股票的价格捧上天去。全国学生营销公司的股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以每股6 美元的价位开始向公众发售,在一年之内股价就飞涨到每股82 美元。

全国学生营销公司是一个名叫科尔特斯·威斯利·兰德尔的人想出的点子,他是一个30 岁左右的大帅哥。该公司把很多名义上经营与年轻人相关物品的公司集合在一起,例如图书公司、唱片公司以及青年航空旅行卡公司等。因此,他借用公众疯狂追逐的一个题材新宠“年轻人”,打造出了一个商业帝国。兰德尔是个老奸巨猾的销售商,他对证券分析师们用尽甜言蜜语以讨对方欢心,带着他们到自己在弗吉尼亚州的城堡度假,还在自己的喷气式飞机上和他们通电话。每年,兰德尔都会预计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将增加3 倍。而每次,他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尽管没有公司会计师的协助,他也能实现这一目标。他博得了华尔街的信任,把股价推到了每股140 美元的高位。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经济学大师加尔布雷斯的那番评论:“也许为了片刻的富有,忍受长久的贫穷也是值得的。”甚至连银行家信托公司、摩根保证信托公司以及哈佛捐赠基金也都买了兰德尔的公司的股票。

人们不禁会感到诧异,这些投资界的翘楚竟然如此容易受骗上当。其原因在于他们都害怕自己居人之后,他们面对的选择是:要么买进热门股票,毕竟它们都在升值;要么就冒险暂时落后于人。而那些落在其他基金后面的基金经理,甚至在一个季度或两个季度里都无法得到新的注资。处于这种投机时代,基金经理除了加仓别无选择。

1967 年,麦克乔治·邦迪发表的一篇评论更是为投机时代摇旗呐喊。麦克乔治·邦迪是福特基金会的总裁,也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麦克乔治·邦迪非常认真地给手下的基金经理们布置了任务,他认为他们的表现不是过于大胆了,而是显得勇气不够。

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初步印象,长期的谨小慎微让我们遭受的损失比因鲁莽或承受过度风险所遭受的损失要大得多。

这番话让华尔街为之一振。如果福特基金会都鼓励人们勇于承担更多的风险,那么还有哪个基金经理需要缩手缩脚?不仅如此,身为美国前任国家安全顾问和越南战争缔造者之一的麦克乔治·邦迪立刻投入实践。他大笔调用基金会的收入来投资股市,希望通过在股市上的成功运作赚回更多的资金。他信誓旦旦地对《财富》杂志这样说道:“我也许会犯错,但我会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