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自尼泊尔(5)

王子悉达多离开后,遍访人间的各种学说团体,希望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他也曾经学过类似于唯物主义的学说,认为一切都归于灭,没有永生,只有永恒的寂静和虚空。当然这些学说并没有像伊壁鸠鲁学派那样唯物到底,认为人生是彻底的无意义,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和大自然这种永恒的虚空合拍,以前是人死了之后才能达到永恒的虚空,而现在,他们要求人在死之前也要达到永恒的虚空,并把这当做修炼的一部 分。如果极端一些说,就是人每天都在等死,并要努力达到死亡的心态。

悉达多经过学习,摒弃了这种学说。他不相信死后的虚空,而相信死后具有灵魂。

比起唯物主义,那些相信灵魂不朽、精神不灭的唯心主义观点能给人提供更多的安慰,也更加能约束人们的行为。由于相信灵魂的存在,为了灵魂的未来,人们在本世不敢胡作非为,从而对于形成社会伦理和公平公正更加有利。

这一点,在原始婆罗门教和印度教那儿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当低种姓的人们相信灵魂转世的时候,为了下辈子灵魂能够转入高种姓,他们宁愿这辈子吃苦,更谈不上杀人、干坏事了。

但是,原始婆罗门教是否能够提供公平公正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原始婆罗门教过于强调安于现状,以及对于贫困者的无视,而这恰好是悉达多想要解决的问题。

在唯物主义中找不到答案,现有的宗教也不能提供慰藉,悉达多急需建立一套自己的学术体系,来解释现实的生活,并为人们提供生活的理由。这个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它相信灵魂的存在,同时还要兼顾此生的公平正义。

那么,他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的一个体系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