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文化管理(11)

3.人员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人员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流动性和稳定性,都是企业所需的。没有流动性,企业无法新陈代谢,可能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没有稳定性,企业中人员进出频繁,变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心思迁,视自己为过客,视企业为暂时栖身的驿站,企业则缺乏凝聚力。所以,流动性和稳定性,构成一对矛盾,两者都有合理性,不能偏废。解决矛盾的思路,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作为儒者根本特征的“中庸之道”,也是“度”的原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能判断人员进出的“度”在哪个点上最合时宜。当然,这个点难以拿捏精准,它纯系内心中的一种感觉,犹如大厨烧菜善于把握火候,犹如诗人作诗善于驾驭灵感,犹如赌徒打牌善于瞅准出手时机。换言之,这纯是一种艺术式的感觉。本来,管理就有其艺术性的一面。

具体来讲,如何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即如何留人呢?陆游不是有句诗吗,“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经验之谈,要做好诗,单求灵感、兴致是不成的,平时的生活阅历积累更重要,好像与直接做诗无关,却做好了丰厚的储备。留人也是一样,不能说等到人要走了,再来挽留,这已晚矣!留人的工夫也在留之外。作为知音式的管理者、领导者,平时对员工便要多加留意,在可能的接触中观察和了解其动态,特别是“知需求”,提供便利,给予帮助,建立彼此的情感互动,情感是在反复的互动中积累起来的。

如何对待员工的离开呢?人往高处走,员工执意离开,必是合乎他的利益期待。但是,相聚一场,毕竟是缘分,缘分也即情,凡情,应予珍视。我以为,从知音文化的立场,最好立足于再度合作的可能性来对待员工的离开。如此,情分可不断。在执行制度之前,培养关系,建立情感,促进认同;在授权之前,建立信任;在留人与走人之前,赋予情意。这是知音文化管理看重的情感关怀,是带队伍的情感原则。情感作为凝聚队伍的纽带,很重要。不过,还有一点,也不容忽略,这就是公平。

企业,毕竟是个利益共同体。公平,就是效益上的公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