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1)

正如刘易斯在《点球成金》中提到的那样,有些球员拥有惊人的天赋却不自知,比利·比恩就属于这样的球员。1980年第一轮选秀后,比恩在大联盟只打了148场比赛,职业生涯的平均击球率仅为0.219。但与约翰·桑德斯相比,比恩的球员生涯还算辉煌,至少他还入选过一次名人堂。

桑德斯现为洛杉矶道奇队的球探,也曾参加过大联盟比赛,确切地说,他只打过一场比赛,就像《梦幻成真》里的“月光先生”葛兰曼博士一样。1965年4月13日,在堪萨斯城竞技队对阵底特律老虎队的比赛中,19岁的桑德斯作为替补跑垒员,在第七局时上场。但桑德斯当时毫无上垒准备:两个击球手突袭成功,他在下一局开始前就被换下场。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参加过美国棒球大联盟比赛。

桑德斯并非缺乏天赋,他在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岛高中读书时一直是位全能体育明星:1963年在州足球队踢四分卫,1964年效力于州篮球队,还曾经得过州田径运动会铁饼金牌。棒球可能并不是桑德斯最擅长的运动项目,但是他真的极具天赋,1964年夏天高中毕业时,他就拿到了奥克兰运动家队职业球员的合约。

但新秀津贴规则阻碍了桑德斯的发展,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1965年,当时还没有采用大联盟合约,所有业余选手都是自由球员,球队可以根据球员意愿支付薪酬。为防止经济条件较好的球队笼络天资好的球员,新秀津贴规则提出了一项惩罚措施:每个得到大笔签约津贴的球员必须在大联盟球队打满两个职业赛季。但事实上,他们的实力根本就打不了这样的高水平比赛。

这项规则实际上是让像桑德斯这样前途光明的球员吃了“杀威棒”。大多数得到大笔新秀津贴的球员只能坐冷板凳,几乎没有机会去打任何大联盟的比赛。在最需要每天都打比赛积累经验的时候,这些年轻的球员却和比赛无缘。球队的支持者和队友也在纳闷,球队为什么花重金雇这些乳臭未干的19岁“娃娃”来当球童?所以,这些人也不可能理解和同情那些新的年轻球员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桑迪·考法克斯和哈蒙·吉尔布鲁这样的得到签约津贴的球员能咬牙挺下去并最终入选名人堂,当时很多具有潜力的优秀球员在这样困境中都撑不下去。

从内布拉斯加州最佳运动员到《棒球百科全书》的一个小脚注,这样高低起伏的人生经历让桑德斯对年轻运动员的心智有着独到见解。一天上午,我通过电话联系到桑德斯,当时他正从北卡罗来纳州开车前往芝加哥观看勇士队的最佳附属队的比赛。

早在2003年新奥尔良冬季会议之际,我就觉得桑德斯会孜孜不倦地为棒球付出一生。(短暂的)运动生涯结束之后,桑德斯还在为棒球运动贡献力量。但桑德斯从未从“球探对战数据怪才”的角度看待棒球运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