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Corrado Gini)于1912年提出的一个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比值,取值范围在零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居民贫富差距越大。按照国际通行标准,0.4是公认警戒线,基尼系数在0.4以上就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急剧扩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6,明显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从绝对水平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具有鲜明特色:一是收入差距扩张幅度过大、速度过快,仅用20年时间,便从一个平均主义最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极为悬殊、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太大,目前我国城市基尼系数为0.34,农村为0.37,各自的差距并不算大,但综合到一起却达到0.46,这说明城乡差距是中国基尼系数过大的最主要原因。
合理范围内的收入差距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就会丧失对要素所有者(特别是劳动力所有者)有效供给的强有力的激励。如果说在过去“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文化心理环境中,平均主义是相当一部分公众可以接受的,而在长期习惯于收入均等而反感收入差距的心理惯性的作用下,收入差距的扩大势必加重人们的不公平感,从而挫伤个人的劳动积极性。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和不透明的现状已经导致公众的普遍不满,成为制造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即使这种状况并不直接触发社会振荡,但人们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观认定很容易产生“无名业火”,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上。这种负面情绪会大大增加不同社会阶层与政府不合作甚至产生摩擦的可能性,无端耗费宝贵的行政和经济资源。
因此,无论是从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公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都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毕竟,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很难让人信服它是公平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