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体时代精英创作(8)

巴瑞·莱文森:我想起了保罗拍摄的一部电影,我觉得他过去的任何一部电影今天来拍都拍不出来了。很多的西部片也是如此,之前可能人们并不觉得这样类型的电影有什么特别。德瑞克·艾利:很多人也许只能到电影院看电影,没有办法在电视上看电影。

巴瑞·莱文森: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电视,电视是我们一个主要的渠道。对于电影来说,如果我们要加入30 分钟的广告片,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发现很多的电影都非常复杂,而且制作规模非常大,所以很多人到影院里看,并且不愿意接受30 秒的广告时间,而电视不同,电视可以吸引到很多的广告。

提问:对于年轻一代的导演,你们有什么特别心得要讲?

巴瑞·莱文森:我认为未来的电影讲故事要非常精采才能吸引到观众。我认为我们所谓的电影制片体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不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电影体系发生变化,比如说像美国的汽车行业,过去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行业,但是它非常固执,它不愿意发生变化,可以说美国的汽车行业拖垮了美国的经济,现在美国汽车行业赚不到钱了。人们总是不愿意接受一些新的变化,对于电影行业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要生产出一款受大众喜欢的汽车,如果有这样的车,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让人们有这样的直觉去买这样的车,现在美国的电影制片公司不太了解他们的消费者,但实际上他们内心还像美国汽车行业的人,他们非常爱他们行业,他们如果能够把激情发挥出来,就可以吸引大部分观众。我认为美国的电影行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

休·赫德森:我觉得你这个比喻非常好,很多人喜欢古董车,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德瑞克·艾利:王全安导演,你对中国未来电影行业的前途是不是非常担忧?比如说近几年生产的电影从过去500 多部增长了一倍,在电影生产的数量上有很大的增加,您预测一下未来10 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会不会出现电影制作方面的简化,或者是朝更多的方向发展?

王全安:中国未来10 年应该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这得益于中国电影之前没怎样发展过。正是因为它基础比较弱,所以它各个空间发展比较大。中国电影观众数量比较大,所以无论中国电影怎样好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方向性,很盲目地发展,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属于一种比较急功近利的开发,如果我们拍一部《功夫熊猫》的话,就会出现50、60 部类似这样的电影。随着电影的发展,就会慢慢进入到市场细化的阶段,我个人是非常愿意看到这种状况的。当然也可能出现变坏的情况,我还是有一些担忧。当我们在追求物质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不是在追求电影了,我们只是在追求钱而已。我在中国对这个职业的感受是钱越来越多,但是乐趣越来越少。德瑞克·艾利:每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疯狂制作的阶段,比如中国前几年有很多的爱情片。也许将来5 到10 年当中,电影主题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今后坚持拍电影会越来越困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