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办夜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发展中共党员。农民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当时颇具影响,引起土豪劣绅的忌恨。他们提议逮捕毛泽东,毛泽东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然脱险。
1925年年初,毛泽东到了长沙,在湘江边上,橘子洲头,回想当年的师范生生活,写下了有名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表明他已经知道答案了呢?这完全有可能,因为他随后就写出了毛选第一篇。
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直接去干,他还想试试其他的途径,在韶山从事农民运动的实践,无疑让他接近真正的力量,不过在国民党的高层工作的吸引力似乎更大些。
国民党“二大”后,毛泽东当不成宣传部长了,但他依然为国民党工作,因为他的同志们也都待在国民党里。毛泽东的新工作是担任国民党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蒋介石搞黄埔军校,毛泽东则主抓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毛泽东请了周恩来、彭湃等所能请到的知名人士来讲课,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
毛泽东通过讲课,整理出了一个重要理论,抓住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那就是先前的革命没有得到三万万两千万农民的拥护,他敏锐地发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列宁依靠已经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蒋介石依靠江浙财团和英美财团联上了手,获得了中国上层社会的支持和力量,毛泽东没有这样的直接的力量可以依靠。
在毛泽东的革命方程式中,联合最多的人参加革命是他的出发点,而农民占据着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自然是第一力量,他需要借助隐藏在中国最多人口的农民中的力量,只有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深受压迫的农民群众,只有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放在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地位上,才有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