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金钱、武力(4)

这场政治运动是毛泽东第一次独当一面,它不像在学联时,毛泽东尚在幕后,现在他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成为这场驱张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领赴京的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这是他的第二次北京之行。

毛泽东是怎么干的呢?他成立联合会,发表大量驱张文章,七次请愿。

毛泽东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和新闻里,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才干越来越引人注意。日益病重的杨昌济特地致信他的好友、当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把国家命运与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第一人就是杨昌济这位导师兼岳父。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位北大教授的远见卓识。

可惜,毛泽东的这位恩师不久就病逝了,据推测早逝的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北方不适合持续的冷水澡。毛泽东与杨家兄妹一起守灵,操办后事。

杨昌济只是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但他慧眼识英雄,将女儿嫁与毛泽东,不过这不是杨昌济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较高地位的主因,他的至高位置来自于他是所有导师的至尊。

要论导师的地位,孔夫子影响时间最长,长达两千年,许多人都自称是他的弟子和门徒。毛泽东门下弟子堪称最多,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人们都是他的学生。但要论教出的学生最有出息,那要数杨昌济了,谁又能像他一样教出毛泽东这样的弟子呢?

毛泽东大声呼喊并为之积极行动的驱张运动终于有了结果,军阀张敬尧溜出湖南,当然,原因是直系军队和湘军的武力威胁,已参加国民党的谭延闿在南方政府的旗号下率湘军再入长沙,时间是1920年6月。

毛泽东曾在一封信里,对自己倾全力投入的驱张运动作了反思,最终他承认这最主要是一种姿态。他意识到驱张靠的是武力,不是他的呼喊。

第二次北京之行,是为着驱张而来,但对毛泽东来讲个人问题似乎也成了一大收获,他与杨开慧确定了姻缘,为岳父办理丧事。但其他的盘旋在他脑际的大问题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关键点尚未展现,没有明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