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不留学(3)

在北京,毛泽东起初暂住在杨昌济先生家中,其他会员分住湖南在京设立的会馆,往来相聚,诸多不便。毛泽东的待遇要高过其他同学,因为对杨师家人来讲毛泽东不是外人,不过毛泽东还是选择了和朋友们在一起。不久,他和蔡和森、萧瑜、罗章龙等七个人搬进景山东街,没有钱烧炕,他们八个人挤在一个炕上,以相互体温抵御北国的寒冷。他们八人只有三件大衣,轮流穿着出行,所以毛泽东后来说他们是“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生活是清苦而紧促的,他们常吃的就是捡来的白菜帮子加盐煮,但在这些热血青年心中却算不了什么,他们心中装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毛泽东来讲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他恋爱了。

杨师的女儿杨开慧,已是18岁的大姑娘了,白净漂亮。她自小耳闻目睹都是关于毛泽东的横溢才华,在杨师的赞许之下,她和毛泽东相恋了,故宫河畔和北海冰上留下了他们热恋的身影。郎才女貌,羡煞众人。

爱情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爱情观是我们人生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但它只是阶段性的,不能过于夸大,就如同四季一样,人生也有春夏秋冬,否定爱情就如同不承认鲜花之美,一味执着,就如同光开花不结果。

爱情对男女的影响有巨大的不同,对女子来说,女怕嫁错郎,和男人选错行一样重要,对男人来讲恋爱婚姻只是阶段性的影响。其次,女子找对象主要受父亲影响,而且多是正面影响,而男孩子找对象则是多和母亲相反。不知道这一观点有没有统计学上的支持。

显然杨开慧受到了父亲的巨大影响,宋氏三姐妹的择偶观也不能说与她们父亲的翩翩风度无关,以至于她们都找的是成熟男人。

1919年春天,毛泽东要回湖南,原因是母亲病势危重。同时,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就要启程出洋,毛泽东在上海送走了蔡和森、萧瑜等,赶回湖南。

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他一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素勤病逝,终年52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意深长的《祭母文》,这是一篇495言的骈体祭文,他这样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毛泽东在写给同学的信中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