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办学、交友、社团(6)

许多学生在离开校园时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认为他们获得的较高的学历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轻松,这实在是一个误会。事实正好相反,毕业的你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不要认为通过好好读书就能获得成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这个社会是平衡的,给予你的同时,也就剥夺了你。中国社会发明了科举制度,使得年轻人只要书念得好就有机会获得官位和工作机会,但也就剥夺了年轻人成为独立自由的人的资格,当然也失去了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机会和可能。读书只能获得高学历,高学历只能说明你获得了某种资格,是一张参加更高级别的竞争的入场券,在这新的竞技场上,你的对手可能比你还要优秀,可能比你还能吃苦和拥有更坚定的意志力,可能比你更有人缘,总之是一切皆有可能,唯一没有可能的就是你遇到的竞争对手是弱智白痴。你的目标越高,心劲越大,你的竞争者也就越强。这就是毕业生们共同面对的现实,醒醒吧,你将与强者竞争,你将踩住狮子?你将拔掉龙牙?

新民学会的会员们陆续毕业,是找工作,或者继续求学?这需要选择。我们知道,人生没有一条道是直接通向最高的台阶的,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偏离向上的轨迹的,起着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偏角,甚至你自以为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包含有向上的成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很令人恐惧——在经历数次选择后这一偏角将带你回归原点,甚至向下。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地施展抱负呢?新民学会成立之初,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

小时候的友谊很难持久,无法持久不是因为自发地放弃,而是无法汇合,由于各种差异导致的不能合作,最终必然淡化。只有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友谊,在合作中产生的利益才能滋润友谊保持长久甚至终生。毛泽东和他的新民学会的师友之间的友情将受到同样的考验。我们要注意的是毛泽东认为这种分离和散发对将来大有好处,这流露出两个信息,一来他们所谋之大,未来他们的人生轨迹一定是相交的,二来他们所谋之远,他们的目标定在未来。显然相知、相辅、相成是这批有志青年的心灵约定。

毛泽东毕业了,他25岁才从中专毕业,就是在当时,也属大龄青年。但与所有的单单拥有学历的学生不同,经历了十年苦读,你能想象他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吗?他已经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许多东西,如胆识、欲望、毅力、意志力等等,关键是他已有了追随者,只是圈子很小,只有欣赏他的老师和愿意结交他的同学知道,在一师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心胸已经大到装着全中国,只是中国社会尚未知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