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办学、交友、社团(5)

1917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萧瑜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这就能看出一师三杰的号召力,这是毛泽东在读书期间迈出的最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我们查一下党团的定义就会知道,人类社会性主要的体现,就是每个人都是处于不同的组织中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村落、班组,各种组织都是不同利益的集合体。组织之间也是千差万别,但自行组织起来则是最积极的进取方式,与被迫地待在某个被规定的团体里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举个例子,就知道自发的组织与被动的组织差距有多大。我们常说官员的级别有县团级、地师级、省军级,意思就是管理一个县的官员和带领一个团的军官是平级的,同样省长和军长是同一级,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一个团只有一千多人,而一个县有可能几十万人呢。这就是有效组织和被动组织的区别,换句话说,一个团的人马就可以统治或叫控制一个县。毛泽东在一师后期,迈出了最具有实质性的一步就是组团。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正式成立,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瑜、何叔衡、萧三、罗章龙等13人,没有到会的有李维汉、周世钊等人。

他们的纪律来自孟子的教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新民学会成立时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只是相约共同奋斗,杨昌济是他们的精神导师。学会最初的时候以萧瑜为首,毛泽东为辅。不过毛泽东与蔡和森很快确定了不会走他们的老师杨昌济这样的专注学问或是其他的清流的道路,这一否定是有意义的。

学生在学校期间,最易受到某种诱惑,那就是名人效应,就如同现代社会的追星。在历史的书卷中,多数有名气的并不是帝王将相、豪富巨贾,而是文化名流。世俗领域中的巨大成功没有偶然的,都是付出重大代价后方才有可能成功。但如同现代靠着一首歌就可以迅速蹿红一样,古代中国是靠着一首诗词亦可一举成名天下知。明白人并不排斥这种成功,因为这毕竟是一点天才的火花,但这不能成为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就如同文学青年一样,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开张,但最终成为名人的,比中大奖的还要少。年轻人必须要事先学会否定这种道路,而不是失败后后悔不已,因为这样的路起步太容易了,而起步容易则意味着参与者众多,这个行业的成功和努力关系不大,而是天赋机遇占据的比例太大,其实这个否定的答案在《三国演义》中就有,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段。

诸葛亮是对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享受他人的帮助的同时,必须付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人生在和平时期,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可以搞搞学问,玩玩文字游戏,只要不伤害别人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处于乱世,这样的行为则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自私行为。在诸葛亮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十室九空的大动乱时期,诸葛亮出山了,获得了千秋功名,虽然他的事业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从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一点看,他依然是值得称颂的,依然是一个成功者。动乱之时需要行动力,诸葛亮就是一个行动者,毛泽东是一个更加积极的行动者,他没有等待别人的赏识和三顾茅庐,而是自己组织了团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