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1)

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

后代的湖南人显然是可以十分自豪的,中国革命的领袖、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半数出自湖南,著名人物除了毛泽东,还有许多先于毛泽东的名人。能够产生这么多的大人物,显然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学风讲究内圣外王,通俗点说就是思想上和世俗领域都要达到至高。

湖南学风对近代有着重大影响。湖南的历史远不如中原有两千年以上,也不像江浙有一千多年积淀,而是只有几百年。但后来者居上,19世纪的湖南成为引进现代教育和工业的先锋,在结合了湖南人的蛮劲后,形成十分注重行动力的学以致用的良好传统,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湖南人里有一个哲学家,他就是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亦称船山先生,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这一观点对湖南人影响很大。

在杨昌济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这使得当年毛泽东待的一师的学习氛围比后来的北大还要高明许多。知行关系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留待以后再讲,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是很有些发言权的,他的许多阻力也恰是来自这一方面的。

毛泽东还细读了曾国藩的书,并一度崇敬曾国藩。这里面有一个谜,就是为什么后来的毛泽东很少提及曾国藩呢?曾国藩是个有实力有能耐的人,但他对待底层人民却是无比的狠毒,他将造反者无情地杀掉,从他的外号曾剃头,就可以想象他是怎样对待造反的贫苦大众的了。现代有人居然把这样的人物当作楷模,道德标准实在模糊,难道中国没有人了?青年毛泽东曾经随着大流,敬仰过湖南的风云人物曾国藩,但很短,毛泽东在思想上倾向于代表人民之后,很少再提及曾国藩。

曾国藩的智慧就是他看到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于是他溜了,在他之后热衷于权力的李鸿章在自己的脑门子上刻下了汉奸卖国贼的烙印。

有人说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是毛泽东极力倡导的,实事求是到底是不是一个直接能使用的可以制胜的工具呢?显然我们多数人在使用这一词句的时候没有搞明白它的真实意义,例如有人会说“实事求是地说,如何如何”,这样用词不是不可以但不是它的本义。还有就是实事求是和自以为是的“是”字不是一个概念,实事求是这一词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不是实事的层面而是求是的层面,也就是说你要是有所追求,追求某种大的理想或真理,就必须以老实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方式去做。它和普通人关系甚少,原因是多数人本来就是老老实实地活着,但没有进入求是的层面;所以实事求是主要是针对读书人和追求向上的人们而言的,人不能虚幻和狂妄,不能仅仅以高尚或是宏大来支撑膨胀和欺骗自我,而不去脚踏实地工作,简单说就是既要求是,又得实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