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怕晚,怕的是强迫(6)

见到“吾与点也”的字样,毛泽东心中暗想:哦,原来孔圣人是赞成弟子们游泳的呀,于是在盛夏的炎热中,他号召同伴游泳去,并说自己找到了对付老师的办法。有人出头,这太好了,显然毛泽东在他的小伙伴中拥有较高的号召力,小伙伴们欢欢喜喜结伴下水。

邹先生回馆,发现他的学生们个个赤身裸体,正戏水弄波,大怒道:“孺子不可教也!”再下来就该是朽木不可雕也,但显然邹先生准备用教鞭雕一下不是朽木的、但已经是出头的椽子的毛泽东,毛泽东则根据书上所写“吾与点也”,指出孔圣人是赞成下水游泳的!

这一下把先生逼到了犄角旮旯。邹春培十分尴尬,当时教育的最高精神就是服从孔夫子的教诲,而少儿毛泽东学习的悟性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现学现用,孔夫子成了挡箭牌。这使得邹春培无言以对,他气急败坏地折断戒尺,到毛顺生那里告状说:“顺生兄,你家石三不得了,他才学比我高,我教不了他这样的学生啦!”毛老爹可不认为真的是石三伢子才学比老师还高,听说儿子竟敢坏了学堂的规矩,顺手拿了竹竿就去教训毛泽东。老爹可不讲究什么孔夫子的理论,讲究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师道尊严与父权具有十分接近的血缘关系,师父、师父,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毛泽东让老师下不了台,老爹自然要帮师父找回面子,在这师与父的合力进攻面前,毛泽东选择了跑,毛泽东知道挨打必不可少,不敢回家,想往外跑,尚不足10岁的他,在山里转了3天,只离开家几里远,还未能走出韶山冲。

孩童的出走是家庭的重大内乱之一,所有家长在准备教育孩子之前,都要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讲好无论老爹如何惩罚你,都不可以离家出走,没有这个契约合同,就不要轻易实施雷霆之怒,否则一切教育可能适得其反。毛泽东的出走也不例外,这一惊人消息自然引发家人的极大担忧,亲友们全体出动,四处寻找,时间在焦虑中度过,亲人们度日如年,幸亏一位砍柴的老人,遇到了迷路的少儿,将毛泽东护送回家,老爹没敢因此再打毛泽东,先生也没有再为难他。对这次的经历,毛泽东自我感觉很好,几十年以后,他向一位国际友人谈起时,称之为“一次胜利的罢课”,他说:“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孩子出走就意味着家长教育失败,这一结论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免,是永远成立的。

第二次大的反抗发生在1906年的冬至这一天,毛顺生设酒席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吩咐13岁的毛泽东帮着招待客人,毛泽东不愿意做这些事,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种事情上。老爹生气了,就骂他懒而无用,为子不孝,他当着客人反驳说: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这简直是批老爹的逆鳞,戳老爹的痛处,毛顺生气急败坏,举手就打。

少年毛泽东跑到家门前的一口池塘边,声称老爹再要逼近,就跳到冷水里去。这是真正的威胁,倒不是怕淹着了,而是怕冻着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确实有危险。这是态度决然的标志,老爹也犯了含糊,不敢再过度逼迫,可是又不能后退就这么算了,这多丢面子,一时间父子俩僵持在那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