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怕晚,怕的是强迫(7)

自然这时候该妈妈出面了,文素勤见惯不怪,这父子俩都是倔脾气,谁又能彻底改了性子呢?在母亲的调解下,一场对峙以父子各退一步化解,老爹承诺不再随意打骂,儿子则半跪认个错得以和平解决。

13岁的毛泽东就和强悍老爹战成平手,可见他的斗争精神了,这种遇强不弱、不服输的精神在日后的岁月中被不断放大和扩展,在胜利的方针指引下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最终成了中国人的斗争精神,一步步打败了国民党、日本人,一直到朝鲜战场,中华优秀儿女都被赋予了这种精神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哪怕是只有落后的武器也能与强大的美国打成了平手,这林林总总都是结果,而种子就是在少年毛泽东反抗老爹的时候种在心里的。

从此,毛泽东悟出一个直观的道理:在压迫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当时的毛泽东并不知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个什么东西,却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弱者必须反抗才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命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福分,我们民族的命运改变是建立在毛泽东的反抗精神上的,而这种精神如果追溯渊源,它居然来自毛老爹的父权压迫,这实在是奇特的一幕。

最大的反抗,毛泽东对老爹最大的“不孝”,大概要算默默地抗婚了。14岁那年,毛顺生给他包办娶了个18岁的媳妇罗氏,实际上是为家里添个劳力,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未和她同居,老爹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罗氏”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毛罗氏早早就去世了,是个苦命人。这是命,毛泽东不属于她。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接到长沙住了一阵,毛老爹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一直供他上学,对此毛泽东是很感激的。毛老爹亲眼看到了他的儿子与众不同,但也没有坚持到看到儿子成为至高,毛顺生于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50岁。毛泽东父母亲去世较早,并不是先天的因素而是染上了当时难治的疾病,他们给毛泽东遗传的基因是健壮的。这对毛泽东一生保持旺盛的斗志很有帮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