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即使成功也不过是个土财主(3)

多数资料记载的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第一个私塾先生邹春培,而我们认为从真正意义上讲,毛泽东的启蒙者是他的姨表兄王季范。

毛泽东在幼年时代,长时间住在外婆家,受到外婆的宠爱和众多表哥的呵护,他甚至不愿意回到自己家,他在躲避严厉的老爹。显而易见,在外婆家不用打猪草,即使偶尔为之也是有众多的表兄为伴。众多表兄中,毛泽东最喜欢王季范,王季范大毛泽东九岁,行九,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王季范1972年去世的时候,毛泽东送的挽联上依然写着“九哥千古”。毛泽东曾指着王季范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他就没有我。这就是对王季范的启蒙之功的最高评价。

作为幼年毛泽东楷模的王季范自小学业成绩极好,获得家族内亲戚们的器重,毛泽东小时候长期在外婆家寄养,王季范自然是毛泽东崇拜和钦佩的模范,王季范也喜欢这个聪颖好学的毛表弟,两人间培养了深厚的情谊,王季范并不是最早教毛泽东识字的人,那我们为什么把王季范视作第一启蒙者呢?

这是因为王季范为毛泽东开启了知识之门,智慧之门,关键是王季范的榜样让毛泽东产生了要读书的强烈欲望,他打心眼里抗拒永久性的下地劳作,拒绝像父亲那样活着,像表哥那样读书才是他的理想,这个种子埋在毛泽东心里,一直支撑着毛泽东上进,王季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在老爹强烈反对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要读书的关键所在,可以想一下,若没有这个楷模,少儿毛泽东拿什么去对抗老爹。

读书上学成了幼年毛泽东的最大心愿。这是王季范的大功劳,所以我们将毛泽东的启蒙者定为王季范是最为恰当的。

虽然毛顺生没有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读书成才,但渐入富农家境识字还是必需的。所以毛顺生把儿子送到私塾,八九岁的毛泽东开始了自己的相对正式的学习之旅。自然,毛泽东是从传统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开始的,可以肯定,毛泽东在开始读这些启蒙教材时,他已识字了,他在外婆家可没有白待,这样他在同龄人中就有优势。这是我们能学到的一个好方法,一些家长做得完全反了,搞什么培养神童,那不是毁自己孩子吗?你见过几个神童最后成才了?读过《伤仲永》吗?读过而坚持培养神童的,那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家长把孩子往虎口里送,还很得意吗?

我们的结论与热衷于培养神童的人们相反,从毛泽东的成才路上得到的启示是:早识字、晚上学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好办法。

在经过邹春培等三位塾师之后,毛泽东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的族兄毛宇居,也叫毛泽启,从名字上我们就知道他和毛泽东辈分相同,但他比毛泽东要大许多岁,13岁的毛泽东拜毛宇居为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