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居是当地有名的秀才,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对毛泽东大为赞赏。有一次毛泽东趁老师不在,溜到山上摘野栗子,被毛宇居抓住,一开始毛泽东试图拿野栗子讨好老师,可见毛泽东还是十分灵活的,这种公然的小行贿当然被拒绝。毛宇居要惩罚他,毛泽东先是争辩说死读书不好,然后说那你罚我背书好了,企图将这种惩罚大事化小。毛宇居清楚知道背书难不倒毛泽东,为了师道尊严需要加码,一转眼有了主意,他把毛泽东领到院子中央要他赞井,面对这一难题,毛泽东围着井转了两圈后高声赞道: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圄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毛宇居听后惊叹不已,认为毛泽东是个奇才,此后更加尽心尽力培养。这首诗有可能是毛泽东最早的诗作。毛泽东是位大诗人,甚至有人说他是最伟大的诗人。有人则说,毛泽东的最著名的诗句是秘书代劳之作,说这话的人是故意中伤,不喜欢毛泽东也就罢了,干什么要露出自己无知呢?显然他们不明白诗词及诗人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和意义。
诗是什么?我们常说诗言志。所以在中国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诗句,就是文化人用文字表述自己的志向,写得好,获得别人的共鸣,哪怕只有几十个字,就可以获得诗人的桂冠,就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看上去最简单的事情却又是世上最难的事情,因为它的产出不单是需要天才,还需要苦难伴随,于是乎最好的诗词多是郁郁寡欢之作,更多是风花雪月的呻吟,最佳的也是壮志难酬的悲愤和绝望。其中关键因素就是诗人志向无法跨越自我所处的时代,在过去时代文人的最高志向只能是出将入相而已,而真正达到这样阶段的人多数是不热衷于作诗的,甚至是大老粗,结果秀才遇到兵,不光是讲理讲不过兵,而且诗也写不过战火中爬出来的战士。许多文人笔下万言,气势上依然比不过大老粗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问题是,在毛泽东之前谁的诗中志向超过了刘邦皇帝了呢?
我们知道人的觉悟或是认识过程,有渐悟和顿悟之说,渐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顿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生不是简单的爬坡,不是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站到最高,人生更像是爬山,不懈努力固然能站得高些,但山的最高处是没有路的,只有峭壁,是一种能阻挡多数人的台阶,所以多数人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无法取得进步了。悟性也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对人来讲,也是有渐悟与顿悟之区别,渐悟是一个爬坡过程,顿悟则是台阶似的进步,顿悟很重要,有时候叫开天眼。顿悟需要机缘和天赋,无法作为普遍适用的方法来学习。
这一阶段毛泽东的学习历程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他中断了学习,因为老爹叫他下地干活去。一般的穷人家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停止学习书本知识,毛泽东没有终止学习,相反他更轻松地学习,他在读课外书。
中断学习是一个好方法,但有可能依然没有家长敢效仿使用。连续读书似乎成了现代的基本方式,许多人在学校一直读到30岁,效果没有人敢说不好。那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接触到这一层面罢了。就如同北大号称是中国最高学府,很少受到批评,因为一般人没有勇气和底气,敢说北大缺点的批评者常常是北大自己人,而多数北大人还是要说北大的好的,因为利益相关。北大百年没有培养出几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学生,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同样,连续读书效果不一定就好,显而易见的是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没有培养出什么大人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