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寻访武林》江湖逸闻录(5)

天下武功出少林

河南嵩山少林寺,是著名的禅宗祖庭,然而更为人所熟悉的是博大精深的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以达摩为其开山宗师。传说达摩是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深得大乘佛法精髓。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丙午年(527年)九月二十一日,达摩漂洋过海来到广东广州,准备在中国弘扬佛法。梁武帝获悉后,派人将达摩接到南京请教。然而达摩发现这位中国南方的皇帝悟性不高,彼此话不投机。于是一苇渡江,过洛阳,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山色秀丽,环境清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教僧人伸展肢体导引呼吸之术,是为达摩《易筋经》。又创十八罗汉手,教僧人拳术为御野兽侵袭,即为原始之少林功夫。

实际上,“达摩创拳”也只是假托而已,《易筋经》也是后人借达摩之名的创作。少林功夫全部来自民间世俗。自古以来,山林寺庙被经常作为躲避天灾人祸或避世归隐的场所,各种技艺、功夫便从各处汇集到寺庙里面,而少林寺便是其集大成且历史久远者。著名电影《少林寺》便是取材于少林寺僧帮助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的史实。

少林拳术从十八罗汉手形成雏形,慢慢发展为少林五拳(龙、虎、豹、蛇、鹤)。到了明朝,少林长拳被抗倭名将戚继光推崇,以拳经三十二势写入武艺兵法名著《纪效新书》。

少林功夫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给“内家拳”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于康熙八年(1669年)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开篇便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黄宗羲之子黄百家,师从内家拳宗师王征南。黄百家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撰写《王征南先生传》,其中提到:“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於少林,复从而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