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啊。今天晚上,这位从日本远道而来的著名作家要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一场演讲(我说谎了!)。这是一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演讲,有1500多人将会到场参加。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请您无论如何送我们一程吧。”
“长安街和三环哪儿都堵,去不了!”
“哪条路都行,您选一条好走的吧。从南二环绕过去都行。”
“那也只有五六十块钱,不去!”
“那和去机场一样,我付您100块。”
“开空调还得耗油,我不划算啊!”
“空调钱我们出,再多给您10块。”
就这样,我和朋友终于坐上了车。可刚一开车,司机就非常不耐烦地念叨了起来:“真是不想去啊!”。而我的作家朋友也极为不满地抱怨:“我们才是客人吧!”,看他的样子像是想要把司机揪起来似的。我赶忙劝说道“下车之前,还是别说话了!”。不仅如此,在那一路上,车子每开出1千米,我就讨好般地向司机师傅道谢“真是太谢谢您让我们上车了!”——因为我担心要是在中途被迫下车的话,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几经周折,我们最终还是及时到达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赶上了和教授的晚餐之约。在用餐过程中,这位日本作家不停地抱怨北京的出租车,直到最后还不忘嘟囔了一句:
“这里就像不是在地球上一样!”
在我看来,北京的出租车在服务方面的欠缺只不过是过渡期的问题而已。回想十年之前,上海的出租车在服务方面也是如此。一旦司机看出我不懂上海话,他们就明目张胆地带着我绕远路,而且不论问他们什么,他们都是一脸茫然不知的表情。所以,在上海的那段时间我不知道和出租车司机发生过多少次争执。
后来,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前后,我又多次去上海出差。但是,那几次上海之行,每次都让我深深地感动。当我在虹桥机场下了飞机,走向出租车搭乘处时,远远地就能看见一辆辆崭新的出租车停在指定的位置,等候着客人。司机彬彬有礼的态度,比东京的司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懂中文的乘客与司机交流时,可以通过车载电话,免费获得英文或日文的同声传译服务。
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所以我对5年之后的北京的出租车抱有很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