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第一章 增长的机器(9)

按2010年的物价,埃尼阿克的成本高达600万美元。*制造埃尼阿克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但是一个更大的进步很快随之而来。半导体是在一小块材料中放置了许多独立组件的电子装置,这些组件能够作为电子开关发挥作用。每个组件的基本功能是让电子通过或者阻止电子通过,具体由人们用软件发布电子指令进行精确控制。通过“on”(打开)或“off”(关闭),开关可以控制计算机代码的数字语言。这个装置由硅或锗材料制成,可以成为电流的绝缘体或导体,因此被称为“半导体”。1947年,世界上第一个半导体诞生。这个非常简单的半导体被称为“晶体管”,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子“开关”镶嵌在一块锗(几年后硅成为半导体的首选材料)上。晶体管成为取代早期计算机(如埃尼阿克)中执行计算功能的真空管的首选材料。然而,如果一台计算机中只有一个半导体的话,半导体永远不会发挥太大作用。使其发挥更大价值的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中嵌入的半导体设备有不止一个开关。1959年2月,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在一个专利资料文档中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描述为:一块包含两个电路的锗。由于半导体的广泛使用,美国的计算机数量从1955年的250台增加* 本书中货币数字单位为美元,与其他货币的兑换比率以现行汇率为准。

到1968年的近70000台。当时晶体管仍然十分昂贵,但工程师学会了如何在小“芯片”材料上容纳更多电路,这使半导体的功能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经验的增长,人们获得的额外专业技能也在增加,产品价格不断下降。1971年诞生的第一个微处理器证实了这一点:芯片上的一组电路完全可以像一个拥有完全成熟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计算机那样工作。英特尔生产的第一个微处理器被称为“4004”,它包含2200个晶体管。按照计算能力进行加权计算,4004的价格比4年前类似的半导体芯片价格低95%。

在其后的40年间,半导体制造企业花费了数百亿美元修建越来越复杂的工厂,并为这些工厂配置了能够将更多的“晶体管等价物”放到同样小面积的硅上的生产设备。在这一努力之下,半导体行业证实了“摩尔定律”的正确性。1975年,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曾预言,每个半导体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他还认为生产成本也会以相应的速度下降。2010年,IntelX3370微处理器包含8.2亿个晶体管,售价仅300美元出头。设备中每个晶体管的价值约为1/30000美分。在过去的60年间,晶体管的价格下降到了原来的3000万分之一。这证实摩尔定律大体来说是正确的,为验证经验曲线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