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上的民国》第三章 法统,争权?--定都酿成大风波(8)

事实真如此否?也不尽然。革命党人固然年纪轻,意志不坚定,但对“迁都”之说也未必完全同意,譬如投票前一天,革命阵营中的重要刊物《民立报》即发表《建都私议》的社论,其中提出八大理由来论证首都宜建于北京。

孙中山、黄兴得知投票结果后非常生气,当晚便把李肇甫叫来大骂一顿,“并限次日中午十二时以前必须复议改正过来”。次日清晨,秘书处把复议咨文准备好,需总统府盖印。此时孙中山已动身去明孝陵,吴玉章急忙去找黄兴,见他也在穿军装,准备赴明孝陵。黄见了他后说:“过了十二点,如果还没有把决议改正过来,我就派兵来!”说完,黄兴就走了。吴玉章没办法,只好去找胡汉民,好不容易才拿到钥匙盖了印并发出咨文。经过一天的努力,总算把14日的决议改了过来。

在胡汉民的记载中,黄兴的表现相当不尽如人意。据其所说,黄兴连咨请再议也觉得麻烦:政府决不为此委曲之手续,议院自动的翻案,尽于今日。否则吾将以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员去。莫理循的朋友、驻南京记者福莱萨的说法就更夸张,他在写给莫理循的信中说:黄兴手下将领声称,议会要不收回先前决议,就要把议会大楼推倒压在议员们的头上!

面对黄兴派兵绑人的威吓以及老会员吴玉章等人的疏通,临时参议院再次投票,最终以19票对8票的结果通过了以南京作为临时政府地点的决议[16]。据称,某同盟会籍参议员投票前痛言,若此案不获通过,则将身殉会场,此表态或对投票结果有所影响。不过,直隶、奉天、江苏、云南、陕西、山西六省的参议员仍将票投给了北京,尽管他们大多为同盟会籍。

不管是派兵捆起议员,还是把议会大楼推倒,这次的迁都决议风波至少从侧面反映出,革命党领袖的民主认识与行事作风大成问题,他们的所言所行,与其一贯声称的理想与追求存在不小的差距。

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吴玉章、胡汉民等人忙着重作决议时,孙、黄等人正率临时政府各要员及革命军前往明孝陵举行祭拜仪式,以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举未免有“矮化革命”之嫌。毕竟,辛亥革命是共和革命,与老朱家有何干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