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上的民国》第二章 君宪,共和?--被抹杀的程序(23)

1912年2月12日(即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代表宣统小皇帝下诏退位,其中称:“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诏书文笔典雅清婉,据说出自前状元张謇之手笔。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随后通电全国,称共和乃最良国体,来之不易,今后共和建设还需诸君努力。孙中山在接到电文后,次日即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并咨文参议院称“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袁世凯以17票(全票)当选为新一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的侍卫官唐在礼回忆,袁在退位诏书颁布的当晚特别开心,在外交大楼即剪下了辫子,“剪时袁自己不断哈哈大笑,谈话中显出异乎寻常的高兴。袁的这种情况很难见到,后来也未曾见到过。”而据莫理循的记载,袁世凯的另一位亲信蔡廷干却在2月14日拜访他时抱怨说,“袁世凯讨厌至极,他连辫子都不肯剪掉”。直到2月16日,袁世凯才让蔡廷干剪掉了脑后长鞭,他因为感到难为情而没有从外面请理发师。

以袁世凯的性格论,后者的记载似乎更加可信,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失态大笑未免有些怪异--但不管怎么说,莫理循总算抢到了这条独家新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