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上的民国》第二章 君宪,共和?--被抹杀的程序(17)

孙回答:“要选举就选举大总统,不必选举大元帅,因大元帅在国外并非元首。”

代表说:“在代表会所议决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本规定选举大总统,但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汉口试探议和时,曾表示如南方能举袁为大总统,则袁亦可赞成共和,因此代表会有决议此职暂时留待。”

孙说:“那不要紧,只要袁真能拥护共和,我就让给他。不过总统就是总统,‘临时’字样可以不要”。

代表说:“这要发生修改组织大纲问题,俟回南京与代表会商量。”

之后,孙中山又提议改用西历并在西历1912年1月1日(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就职,代表们认为兹事体大,须报告给代表会决定。

由于时间紧迫,马君武三人当晚即启程返回南京。次日上午十点,三人向“各省代表会”报告了与孙中山的谈话内容,各省代表经讨论后认为,“临时大总统”的“临时”二字不能去除,因为此刻南北尚未统一,正式宪法也未制定,正式总统自然无从谈起;至于改用西历一说,各代表争论颇久,直至马君武起而强调孙中山持论甚坚,“各省代表会”这才勉强通过。当晚,各省代表即举行选举预备会,以投票选出临时大总统候选人。[9]

12月29日午后一点,“各省代表会”召开正式的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会议以汤尔和为主席,王宠惠为副主席,刘之洁为监选员,袁希洛为书记。当日到会共17省代表43人,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程序,各省代表无论到会几人均为一省一票(17省即17票),投票不记名。之后,会议主席命打开候选人票箱,“孙文、黎元洪、黄兴”三人名字赫然在列。[10]最后统计,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则于1912年1月3日以17票全票当选临时副总统。

投票结束后,各省代表会即决定派议长汤尔和、副议长王宠惠赴上海欢迎孙中山来南京就职。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偕胡汉民、荷马李等一行数十人乘专列离开上海,下午5点抵达南京。当晚10点,孙中山在前两江总督衙门中(即临时总统府)举行宣誓就职仪式,誓词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