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社会大脑假设与尼古拉斯·汉佛莱的灵长类动物大脑假设相似。邓巴认为,人类大脑与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相比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人类大脑对社会关系,尤其是对复杂的两性关系的理解,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也是人类大脑存在的意义。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的,我们不是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假想的理性人,而是像行为经济学家所说的,我们的大脑通过捷径和推测来监测周围其他的大脑。
最有趣的监测他人的生理机制之一,是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是意大利科学家于1992年偶然发现的。当时,神经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领导着一支科研团队。在实验过程中,一名研究员移动了一颗坚果,结果他观察到恒河猴大脑思维的方式就好像是它自己移动了坚果。镜像神经元帮助这只恒河猴的大脑模拟了周围其他猴子大脑中的想法。马科· 亚科博奈(Marco Iacoboni)及其同事后来在人类大脑的前运动皮层和下顶叶皮层中也发现了更多的、类型稍有不同的神经元。我们的大脑中充满了镜像神经元,它们使我们能够快速地凭直觉了解他人的意图,甚至感同身受。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意味着我们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正如亚科博奈对戈尔迪· 斯赖克(Gordy Slack)所说:“自我与他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了解自己,我必须在他人身上看到我自己。”
因此,我们天生就会模仿,但是这种高度社会性的大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其他动物也会学习,而且许多还能偶尔进行社会学习。但人类是目前所有经测试的动物中最聪明的社会模仿者。我们的大脑能够通过模仿迅速学习,记住所学的知识,并将分散于大脑各处的零散信息集中起来,人类的这些能力令其他动物望尘莫及。
模仿他人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策略:如果有人已经做过同样的事情,何必费尽心思再重新思考一遍呢?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7年在一篇关于就业的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我们知道个人的判断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我们..尽量模仿大多数人或一般人的行为。每个人都努力模仿他人的这种社会心理,导致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常规(conventional)判断的形成。”学者将这种模仿称为社会性学习,这种学习对灵长类动物的行为起着核心作用,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分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选择模仿对象的策略。研究较多的策略有:
1 模仿大多数
2 模仿成功的个人
3 为改善而模仿
4 模仿优秀的社会学习者
5 模仿亲属
6 模仿朋友
7 模仿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