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死”活下去》(16)

她还需要做什么呢?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事了,连他也走了,不做了,他这么努力的人都放弃了,她还做什么呢?!

现在她没有愿望,想不出一个愿望。要是能有一个,她也好行动,去竭尽全力,哪怕不顾一切也行。她现在过的,就是伍迪·艾伦说的“更加悲惨的生活”[1]—不过是两种生活中的一种而已。

想一个人,就一个人。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问:你好吗?她不想回答。

她不接受温暖的问候。她无法忍受一点点亲密,必须坚决拒绝任何人任何亲密的表达。

亲密是一种伤害?在他死后,她对亲密,在他之外的亲密,有一种生理的恐惧。

那亲密是对她最大的侵入,就像进入了他和她的领地。孤独是她的壁垒。孤独的经典意象是“一个人单独坐在他房间里”。孤独的语言是沉默,无情的沉默。

那种隐痛,几乎一直在,忽然尖锐起来,就不能做任何事,说不出一句话,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表情。那种表情,自己看不见,但一定不全是悲伤,不全是想念,或者根本就都不是。那表情,里面肯定有烦,甚至有恨,有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有冷漠,很厉害的冷漠。它凝固你,使你不说话,不抬腿;走在路上,会停下来,停车;表情会忽然尴尬,变得难看;没有同情心,本来的举手之劳,却冷冷地一动不动……

——这是什么?为什么?

渴望孤独。孤独是与这个世界为敌吗?

镜子里没有别人,没有别人的目光。

就专注地看自己,专注地想你。

不说话,也不被别人看见。

不被提问,也不向别人提问。

不叙述自己,也无意倾听。

没有义务回答,也没有义务关心。

这样不好,所有的人都会这样说。但你会沉默,你懂。

[1]伍迪·艾伦曾经说过(大意),世上只有两种生活,一种是悲惨的生活,另一种是更加悲惨的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