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特色其实不特(3)

国内这8年来的高增长,靠的是银根(货币超发)、地根(地价虚高)的杠杆撬动,缺的正是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国内地产泡沫虽然与日本当年相似,但通胀比日本严重,因而,高增长其实没那么高。GDP必须减去CPI,才是实际的增长率。举2011年6月的例子,名义上GDP增长,但减去了的CPI,实际GDP只有。但实际GDP仍不是税后的净收入,还得扣减税负。世行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劳动者平均税率为45%,远超过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增长的里扣减掉45%,才是税后净收入。这么算下来,正好与前边所述10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1.6倍,农村居民纯收入仅增长1.2倍吻合,证明国内GDP高但收入低是个事实。

即便回溯过去63年,也能看出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直线下降了一半,从1952年的69%直线下降到目前的35%。而政府开支的比重直线上升了一倍,从1952年的16%,上升到目前的30%左右,翻了一番。这种“国富民穷”的趋势,前30年计划经济时期与后33年市场化期间,始终没有改变。而后33年来的实际通胀率高,购买力低,甚至贪腐高发,福利保障低下,都加剧了GDP高但收入低的增长畸形。总之,占人口90%以上的中低收入人群被侵占了应得收入,牺牲了应有利益,表明高增长具有惠及民生不够,包容民生不足的弊病。

距离产生美感。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被隔海遥望的外部世界当成了神奇故事与宏大叙事,然而“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全国”(温家宝语)。金字塔式的资源集权结构,派生出国富民穷、城富乡穷、上富下穷甚至官富民穷的格局。这就像沿街的高楼大厦,有意无意地遮蔽了背后的穷街陋巷一样,艰辛困苦的大众民生,被遮蔽在楼高车快之后。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甚至吃不起肉的弱势群体,被遮蔽在包装绚丽的面子工程之后。正如朱镕基早就抨击的:“一方面职工拿不到工资,农民穷得要命;另一方面,到处要建大城市,大搞国际化都市,高楼林立,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

一场财富膨胀的泡沫盛宴,只有在散席后才能盘点出谁胜谁负。从分配结构看,权力是赢家,市场是输家;政府是最大赢家,百姓是最大输家;从产业结构看,银行业赢了,制造业输了,农业输了;从企业看,国企赢了,民企输了;从游戏规则看,投机者赢了,投资者输了;贪腐的潜规则赢了,诚实敬业规则输了。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谁赢跟谁走”。前边所说资本被滥用了,资源被错配了,都是上述有输有赢的结果。市场原本就有“1个巨富背后必有500个穷人”的逻辑,因而,8年来的胜负博弈,变成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变成了穷人通胀,富人通缩。8年来的游戏结局,加剧了财富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推高了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巩固了一个“强政府,半市场,弱社会”的不良格局。

一听到有人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我就笑了:明明有个中国模式,怎么能视而不见呢?我笑我们不能幼稚到变成鸵鸟,用情感判断替代了事实判断:不喜欢的东西就当它不存在。明明是你不喜欢这个模式,却不敢直陈其弊,把头插进沙堆里说没有这个模式。就拿经济的“中国模式”说吧,国家对于社会有“四重赋敛”,明摆着是个举世无双的模式嘛。什么叫四重赋敛?四重,直说是四遍。赋敛,直说是收钱。四重赋敛,是说国家收了社会四遍钱。收税一遍,收费又是一遍;国企强迫交易一遍,土地与房产交易又是一遍。这四重赋敛,全是市场财富向政府的转移,政府成了大政府,市场成了半市场,官员成了经理,经理成了官员的下属。要说有中国特色,这些就是。政经合一、政企不分,就是中国模式的总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