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少女时期的三毛,开启了她的浪漫的恋爱,她爱上了毕加索。她决心,把一个少女的全部爱情,献给毕加索。伟大的毕加索!三毛天天渴望着长大,渴望丰满,渴望长到十八岁。
但那时天真的三毛却不曾想过,随着她的长大,毕加索也会一点点变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爱情总是太过伤人。因为它来得总是不合时宜。也许无爱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无爱则不会痛苦,不会纠结,不会因那些在爱情中横亘的不可抗力而痛楚。无爱,就可以随意去爱,然后拥有幸福人生。所以多情的人总是容易受伤。
许多人在年少时期都有过自己的恋爱幻想,许多女子在青春期都做过一个与爱人步入婚姻殿堂的梦。但当她们长大之后,那个与她步入殿堂的人却往往不是少女时期想的那一个。因为不论她多么向往完美,最后仍是要接受现实给予的不完美。而这,才是人生。
三毛的人生同样是现实的人生,好在她并没有放弃年少的梦想。太遥远的毕加索终究无法触及,但她还是做出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叛逆的事情。比如与荷西二人前往撒哈拉。
谈起三毛,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撒哈拉,仿佛那已经是她的一个标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志,但能以一个广袤荒凉的沙漠作为人生标志的凤毛麟角,三毛算是罕有的一个。而这也恰恰是三毛的魅力所在。
就在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与同样生于西班牙的荷西办理结婚手续的时候,毕加索已经在巴黎离开了人世。他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三毛的女子曾经痴狂地爱着他。
人死后,也许反而会实现活着时无法实现的梦想。许多年后三毛也死去,也许她去的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人间,那里拥有最绚烂的色彩,最动人的诗歌。在一个盛放着色彩之花的花园里,十八岁模样的三毛遇到了正值年轻的毕加索。然后他们相遇相爱,相爱相知,彼此交流关于美术与文学的曼妙。
也许当初毕加索吸引三毛的正是他的充满灵气的作品,但如果三毛再深究一下这个热爱和平的充满爱的老人,也许就不会走上自杀的道路了。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一个人拥有一个偶像之后,人生轨迹就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偶像的方向接近。
所以,爱上毕加索的三毛,本应渐渐在心中充满爱,忘记在学校受到的那点小委屈。毕竟,比起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们来说,她受到的那一点侮辱又算什么呢?如果她看到了全世界那些在痛楚中活着的人们,看到那些呼唤和平的苦难的人,并心怀仁慈,期望能够帮助那些苦难的人,那她怎么也不会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毕加索的作品虽然有些光怪陆离,有些作品中你甚至看不出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有些作品完全违背透视法则和生理构造而被人归类为抽象派,但深究去看,就会发现他的作品是充满了正能量的,是能够让人振作起来的。当一个人爱上毕加索,若是深爱,他必然会变得奋发向上,变得关心国家前途和天下兴亡。即便曾经在阴霾之中煎熬,他也仍会走出阴霾,接受温暖的阳光。
但三毛并未如此,她曾经那样深爱毕加索,但却没有感受到毕加索的正能量,没有接受到来自毕加索的正义和愤怒,她看到的仍仅仅是那些充满灵气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或许是因为,她爱得还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