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里的中国》都市里的“漂一族”(3)

地下室里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泡面是李飞最熟悉的“料理”,蟑螂是最常光临的“客人”,又潮又浑浊的空气让李飞患上了严重的湿疹……与李飞一样的,将青春暂安在城市某个狭小角落中的年轻人,还不在少数。

其实,初出社会的年轻人的境遇,从来都不如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们,甚至刻意将自己的身躯用旧衣烂衫包裹,用颓废武装自己的精神,表达对于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叛逆。著名的华裔导演李安,从纽约大学毕业后,竟一直未能找到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依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但天道酬勤,从来都是一条铁的定律。

2009年时,“蚁族”作为一个新名词首次出现并迅速流行起来。这个概念特指大学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蜗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是这个群体的关键词。从地域上看,该人群主要分布在直辖市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收入上看,工资相对很低,在其生活的城市无固定房产;从支出上看,70%以上收入用于支付房租和承担基本生活,“恩格尔系数”远高于平均标准;从居住环境上看,大多数维持在“一张床”的居住面积。

愿意忍受眼前种种的不如意,不也正好说明了这些年轻人有着摆脱这种境遇,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决心和渴望吗?青春的美好年华,难道只有华屋琼宇里,才能够安放吗?理想的实现,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否则又怎会有奋斗一词存在的意义。逆境中奋斗的青春,需要的,并不是悲哀和怜悯,而是鼓励和喝彩。

“中心城区住不起,郊区交通伤不起”,工作压力和住房压力高度叠加,使都市里的“漂一族”们喘不过气。奋斗的青春,无奈地成了无处安放的青春。无论如何,“漂”不是一种可以持久的状态。但愿在未来的20年里,龚浩们可以在大城市住上理想的属于自己的房子,李飞们也可以拥有理想的生活--大城市“居者有其所”,小城市建设也可以“遍地开花”,让“漂一族”彻底成为尘封的过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