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里的中国》都市里的“漂一族”(2)

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龚浩们如潮水般来去,公共交通工具里的景象相当震撼。坐车的人过多,乘客间免不了磕磕碰碰,龚浩对各种纠纷已见怪不怪了。

北京市通州区人口在2000年至2010年间由67万升至110万,地铁八通线日客流量突破25万。为应对高负荷的客流量,八通线的发车间隔从最初的10分钟缩短至目前的2分50秒。尽管如此,仍需在早晚高峰期限流,乘客挤不上车和挤不下车的情况还会时有发生。

2012年零点“城市生活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上班族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间实际距离在10千米以上的占到7.6%,在20千米以上的也有近3%,特大城市的上班族工作地与居住地距离10千米以上的甚至达到11.1%。

这些住在卫星城里的上班族,每个工作日都会走两次“长征路”,平均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13.1%。如果遇上堵车,该比例要攀升至40.4%。还有34.9%的城市上班族属于“BMW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些“BMW族”的出行方式是公共汽车(Bus)+地铁(Metro)+徒步(Walk),一句话评价就是“真折腾”。

这种刻板而必不可少的往返,既可以说是现代化之痛,也可以说是现代化可以进一步开拓的领地。信息的传递早已是瞬间千里,或许很快,这种日常的苦,就会成为尘封的过往。

※ 暂安角落的青春

李飞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3年了。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激动得一周没有睡好觉。4年的大学时光,李飞一直把当明星作为唯一的职业目标。即使2008年遭遇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他也没想过放弃自己的明星梦。

只是最近,他开始有些焦躁了。毕业3年有余,李飞还是没能找到期盼已久的成名机会。他一直和两个难兄难弟合租海淀区的一个地下室。白天,他去北影厂门口坐等当一次群众演员的机会;晚上,他带上吉他到蓟门桥的地下通道里唱一会儿“原创”口水歌捞些外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