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
面对来势汹汹的王敦,司马睿正式下诏:“王敦依靠宠信,却胆敢发狂,把我比作昏庸的太甲,想要幽禁。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要亲率六军,诛杀大逆不道之人,有杀王敦者,封五千户侯。”同时,司马睿征召戴渊、刘隗率兵到建康会师;加封周处之孙、周札侄儿周筵为冠军将军、都督会稽吴兴义兴晋陵东阳军事,率水军三千人去三吴讨伐沈充。
考察相关史料,司马睿并不是在听到王敦的起兵消息以后,就立即征召戴渊、刘隗,并派遣周筵去讨伐沈充的。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本年的三月份,《晋书·元帝纪》更是把双方交战的时间记作四月份,据此推算,王敦应该是在三月份才抵达建康城下。那么,从一月到三月,王敦何以走了那么久?对比四十二年前的王濬在攻下江陵以后,顺流直下,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了建康,灭亡了东吴,王敦从武昌而来,距离几乎短了近三分之一,为什么他迟迟不进呢?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王敦大军在没有到达石头城之前究竟在何处滞留,但久经沙场的王敦不会不知道“兵贵拙速,未睹巧久”的道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其间肯定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从而迟滞了王敦的行动。
那么,又是什么让王敦满腹狐疑,放慢了东进的步伐呢?
问题就出在了甘卓的身上。
甘卓的曾祖是吴国名将甘宁,但是甘卓却没有名将之风。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处事不果断,性格不刚毅。甘卓从湘州刺史改任梁州刺史以后,驻节襄阳,为政倒还简恵。他施行的一件突出的惠民举措就是将境内鱼池所收税款全部用来赈济贫民,深得当地民众之心。
王敦出兵之前,曾经派人约请甘卓一起东进。甘卓本来答应得好好的——这也许是因为甘卓担心如果拒绝,王敦会先北上讨伐自己。可是,等王敦发布了讨伐刘隗的檄文,临到登舟出发的节骨眼上,甘卓却派来参军孙双劝说王敦停止行动!这玩笑的确是开大了。
事已至此,王敦哪能听进去孙双的劝谏。他是又惊又气又急又好笑,对孙双脱口而出:“甘兄难道是思量我王敦此行会对皇帝不利?我此行只是去除掉奸臣刘隗呀!你赶紧回去对甘兄说说,事成之后我一定让甘兄做三公!”
孙双快马回到襄阳转达王敦的意思,甘卓思来想去,依然是举棋不定。有人对甘卓献计说:“先假装同意,等王敦兵到建康的时候,再起兵讨伐他。”甘卓回答:“如果这样的话,谁能证明我的本心呢?”
其实,摆在甘卓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弄清处于自己北面的顺阳(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内史魏该的态度。王敦起兵拉拢甘卓,是因为担心甘卓会在自己的背后插上一刀。甘卓同样担心,自己的取舍如果与北面的魏该不同,照样会被魏该从背后插上一刀。
于是,甘卓派人把王敦的意思带给了魏该,看魏该是个什么意思。魏该,这个长期奋战在抵抗匈奴前线的壮士,果断地回答:“王敦举兵向天子,我魏该是不会参与的。”听了魏该的这一席话,甘卓下定了不跟王敦一起叛乱的决心,也不给王敦回话了。
甘卓虽然放弃了与王敦一起反叛,但是并没有决定主动去讨伐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