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AIG的上海往事(1)

AIG的上海往事

1992年,全球保险金融业巨头AIG在当年的《纽约时报》等美国主要媒体上刊登过这样一幅广告:“回老家”--这个美国企业为何会用这三个汉字,它与中国又有怎样的渊源?

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这次危机中,深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体系的美国国际保险集团(AIG)蒙受重大损失,一时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同年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宣布,将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借贷850亿美元给美国国际保险集团,后者79.9%的股权将为美国政府持有。然而,就当人们认为AIG公司摇摇欲坠之时,业界普遍注意到,AIG旗下的核心保险业务依然健全,且富有价值。这艘保险业的巨型航母似乎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顽强生命力。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刚刚闭幕,整个东方古国似乎延续了这场盛会的繁荣,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异常沉稳。

上海是这个国家的金融中心,而上海外滩则是这个国际都市崛起的最佳见证。

早在20世纪初期,上海就超越香港和东京,成为当时远东最繁盛的都市。随着一战的结束,世界进入到战后相对和平的过渡时期,许多外国企业纷纷来到中国,外滩耸立的大厦和拥挤的人潮共同描绘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浮华光景。

1918年,一艘渡船驶抵上海。这艘船上有一位雄心勃勃的美国小伙,他来到这里,寻找发迹创业的机会。

这位美国小伙名叫史带。他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年轻的史带热衷于保险事业。早在他来华之前,史带就从事过多份汽车保险工作,并一度拥有一家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随着一战的爆发,史带应征入伍,不得不中断自己的保险事业。

战争结束后,史带退伍,随即出售了自己的公司,并带着这笔资金来到上海,准备开拓一番事业。来到上海之后,史带才发现,自己的梦想并非触手可及。

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英国、法国等列强就在上海划出部分街区,专供外国人居住和经商,并把这些土地称作租界。由于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在租界吸引了更多的外国人在此居住。随着外国常住人口的增多,逐渐产生了对人寿保险的需求,于是各国纷纷在上海设立保险分公司或代理处。在史带来华之时,上海的主要保险业务都被先入为主的英国保险商巨头控制。对于史带而言,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