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师徒——曾国藩与李鸿章》第二章 科举考试种下的师生缘分(6)

曾国藩不想再受刺激,想放弃朝考。幸好同去应试的郭嵩焘等人多次规劝,曾国藩才放弃弃考的想法,参加了朝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曾国藩参加朝考,没想到超水平发挥,竟然考取了一等第三名,这让他欣喜若狂,更让他兴奋的是,当考试成绩呈报给道光帝后,道光帝大笔一挥,把他从第三名提到第二名,并授翰林院庶吉士。人生真是太刺激了,从心灰意冷到狂喜不止,曾国藩的心情一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曾国藩顺利通过朝考后,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名字。这时的曾国藩并不叫曾国藩,他本名叫曾子城。这个名字是父亲给他起的,“城”字与“成”字谐音,父亲寄希望于儿子早日成龙,所以就起了“曾子城”这个名字。

等到曾国藩当上翰林院庶吉士后,其人生的目标一下子提高到为国为君的高度上,而子城这个名字显然有些稚嫩。所以曾国藩将名字改为“国藩”,寓意为国屏藩,而后来的曾国藩也确实做到了为国家挡住各类灾祸。

第二件事情就是将喜讯传回家乡,好让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对于曾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穷乡僻壤出了一个翰林,别说这个小山村,就是整个湖南都为曾国藩感到光荣。而后曾国藩可以衣锦还乡了,二十有八的年纪就拥有这样的身份,怎能让人不羡慕呢?等到曾国藩回到家乡,附近村子的人都来捧场,就跟今天的娱乐巨星出场一样,前呼后拥,甚是荣光。

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曾国藩心里感到非常得意。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总算没有白费,而今的曾国藩踌躇满志,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祖父曾玉屏却很冷静,他没有被暂时的光荣冲昏了头脑,他告诫曾国藩的父亲不要忘了本,现在虽然富贵了,但国藩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少给他添麻烦,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而父亲也教育曾国藩不要忘形,满招损、谦受益,要防着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就要自己谦虚谨慎。曾国藩铭记在心,并作为处世法宝,屡试不爽。多么开明的老人啊!曾国藩应该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感到欣慰,至少在他以后的日子里,家庭确实没有成为他的累赘,才使得他可以安心国事。在祭拜祖宗和巡游周围的亲戚朋友后,曾国藩已经在湖南停留了一年多,他必须要回到北京了,因为道光二十年翰林院要举办散馆考试,他必须要面对人生的又一次考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