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
林左路线与李鸿章路线的纷争点就是谁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这一分歧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
在晚清,我们的敌人主要有路上之敌以及海上之敌。海上敌人危险,路上之敌同样危险。晚清时期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是沙俄,这是毋庸置疑的。
自晚清面对“海上来犯之敌”后,在对外战争中,谁是第一敌人的认识上,两派有所不同。林则徐认为“防俄宜先”。
穆曾李一派则处于模糊状态,穆彰阿时期与穆彰阿同属阵营的琦善等人并未公开讨论这一问题。李鸿章则认为日本将是未来大敌,因此,主张联俄抗日,为了抗日可以放弃新疆等边远地区,以求和沙俄和好。李鸿章认定日本将会成为大敌的预料比较符合日后的历史发展。为此,我们可以确认李鸿章的眼光是独到的。即使如此,也不能认定李鸿章“联合沙俄抵御日本”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别是为了“联合”而甘愿放弃领土的做法。
要知道主要敌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既要重视当前的敌人,又要关注未来的敌人,而要以当前的为主要关注对象。因此,我完全赞同左宗棠海防陆防并重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敌人的观点。如果某甲是未来的敌人,某乙是现在的敌人,你只关注某甲,而某乙却在现在就把你干趴下了,何论未来?
左宗棠主张对沙俄和日本都要关注,谁是第一敌人要看当时的形势而定: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沙俄是主要敌人,必须要用主力对付;对日本也不能放松。左宗棠对海防和修造轮船的重视就是明证。
沙俄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领土上,这是它与欧美列强大大不同的地方。欧美列强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领土欲望表现得并不强烈,它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商业上(中部东部)。然而,这并非欧美列强仁慈,反而是因为中国的与众不同。要知道,英法在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等国实行殖民统治。但当英法等国与中国民众、文化接触之后,他们迅速得出结论:中国与其他国家都不相同,这在于中国是有着四五千年文化延续的民族,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因为英法等国都不能独自吞并中国,所以采用了各个击破逐步蚕食的方式。利用经济为武器,逐步将地方与中央的利益进行区隔,从而让某个地方无论政权还是地方精英都西化,这样逐步渗入之后,再进行殖民蚕食。这主要是针对中东部地区。对于西部地区,中央政权管辖力度小的地方,除了上述政策外,就是直接采用政治区隔。例如英国对于西藏的垂涎就是政治区隔,法国对于云贵两广的垂涎则是先经济区隔后政治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