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再走川江,值得忧虑的生态环境(1)

082 再走川江,值得忧虑的生态环境

1993年暮春,我站在细雨蒙蒙的重庆朝天门码头上。

道道石级,步履匆匆,无尽的人流从我身边走过。旅客们要上船,踏上三峡的行程--当时告别三峡游开始升温。

江水击拍着岸边,发出有节奏的回声。望着雨中如画的景色,望着脚下的江流,我的心也像波涛一样起伏难平。

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在即。

中华环保世纪行首次组团采访。在确定采访地区与内容时,我与国家环保局新闻处处长孟凡例商量,他是我山东大学的校友,比我低两个年级。我提出去重庆采访酸雨污染等环境问题后,可再去考察长江三峡的生态环境问题。他即表示赞成,并拟定了采访内容。

这时,任何关于三峡的报道,都是十分敏感的。对长江三峡的问题,能不能采访,怎样采访,环境生态问题究竟怎样?心中并没有数,而且这个题目也很大。在三峡工程已经确定上马的情况下,根据有关部门的意见,不能再作不利于三峡工程的报道,所谓“负面报道”一律不发。这就是说如何采访报道一开始就有相当难度。

我们到重庆后,对重庆及周边地区的酸雨污染等问题已经作了采访,可以写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稿件了。如果这时,我们像成千上万的游人一样,买一张旅游船票,顺流而下,这样虽然轻松愉快,但很可能一无所获。重庆环保局的同志说,走三峡这条线,只能买船票。船票有两种,一是普通船票,二是买豪华游轮的,那船上条件要好些。但沿途都只能看看,采访是没法子的。我提出能不能租船?他们说那不现实。租条船最少要十五六万元。国家环保局去年在重庆开了个会,参加会议的都是各省环保局局长,当时也想租条船,结果一问价格,只好作罢,会上的代表只好坐游轮走了。环保局的同志还说,得赶紧确定,现在豪华轮的票很紧张,如果要买,也得提前几天定下来,否则就买不上了。

太息峡江近还遥,暮雨人间无此愁。

那些日子,一到傍晚,同行的记者有的逛街购物,有的在宾馆打扑克,只有我在忧心。正因为三峡工程已经通过全国人大确定动工,在这时,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不去纠缠上与不上的问题,必须深入采访,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几乎无望之中,我忽然想起重庆航道分局。半年前我们一起在川江上生活了十多天,但回到北京后一直没有和他们再联系过,他们是否还记得我?能不能请他们帮帮忙呢?

夜里,试着给重庆航道分局的一位副局长打了电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