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个皇位我说了算(2)

第二节 谢谢姨妈选了我

同治皇帝死得早,没有后代,都说这是因为慈禧太专权。要不然的话,如果皇后怀孕,或许能生个皇子( 同治皇后有孕之说恐未必确定 )。但如果皇帝有后代,那么皇后就会成为皇太后,慈禧就没有权力。慈禧能够掌权,就是因为有太后的身份。如果皇后生下皇子,那慈禧就不能再掌权了。当时皇族的嫡长子中,憎恨叶赫那拉氏的人很多。等到皇帝驾崩,大家都提议立道光皇帝长子的长孙溥伦为皇帝,这种说法很站得住脚。当时主张立溥伦为帝的王公贵族,都说这么做才合乎规矩。但慈禧已经决定掌握大权,因此即使犯众怒,破坏家法也都无所畏惧。她要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声望,为自己掌权扫除一切障碍。

当时由于杀掉了安德海,慈禧和慈安两人不和,对恭亲王也不信任。跟慈禧商量即位大事的,只有醇亲王一个人。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很有才干,他的妻子是慈禧的妹妹。因此慈禧决定立醇亲王的儿子继承皇位。醇亲王的儿子,年纪比较小,自己可以掌握大权,而且小皇帝的生母是自己的亲妹妹,即便以后皇帝长大了,也能听自己的话。她不愿意立恭亲王儿子,一是因为恭亲王杀了安德海,这是她永远不能忘记的;二是因为恭亲王的儿子,已经17岁了;如果立他为皇帝,那么不久就要亲政,这对于自己不方便。慈禧知道如果立恭亲王的儿子,就要按照祖制,必须还政。如果违背的话,那么大家一定不会信服,平时跟自己不和的那些人,就会借着这个机会来反对自己,因此决定不立恭亲王的儿子。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动声色地压下其他反对的声音,让那些主张立溥伦和恭亲王子的两方势力,都失败了。这些布置的活儿,都是她控制太监们干的。荣禄也出力不少,加上李鸿章把淮军调过来保卫京师。一切办好之后,就召集王公大臣在养心殿商量立新皇帝的事情。

养心殿在皇宫的西边,离同治皇帝去世的地方,有1. 25英里。当时一共有25人参与了这件事儿。有坐在殿上的两位皇太后、军机大臣和各位要员。这里面汉人有5个人,包括溥伦的父亲载淇和恭亲王都在场。宫中沿途站满了太监,布置得很严密,紧要地区都派亲信军队驻扎,其中大部分是荣禄和叶赫那拉氏的亲兵。慈禧还命令皇后不参加会议,在他们商量立新皇帝的时候,皇后正在同治皇帝的尸体旁痛哭流涕。同治皇帝穿着龙袍,准备入殓。两位太后面对面坐着,那些与会的大臣,都跪在下面。

慈禧首先发言,说:“皇后虽然有了身孕,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生下皇子,皇位不能长期空着,应该商量立储君的事情。”恭亲王反对说:“皇后不久就会生产,应该秘不发丧,如果生下来男孩子,就立为皇帝。如果生下女孩子,再商量立别人。”其他的王公大臣,都觉得这么做很合适。慈禧说:“现在南方还没有平定,如果知道朝廷没有皇帝,这风险很大,恐怕动摇国本。”在场的军机大臣和官员中,有三位汉族官员,非常支持慈禧的话,都说南方战乱还没有平定,如果皇位久久不能确定,那么国家局势不稳。这时候慈安太后说:“在我看来,恭亲王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恭亲王听到后,磕头说不敢当。又说:“按照继承皇位的顺序,应该立溥伦为同治皇帝的嗣子。”溥伦的父亲载淇,也磕头说不敢当。慈禧对载淇说:“这都是没关系的事儿,只是你是奕譓( 道光长子 )过继的儿子,你们可以说出从前有这种例子吗?”要求恭亲王回答她。恭亲王迟疑了半天,说明代英宗皇帝就是这样。慈禧对于历史知道很多,她说:“这个例子不好,英宗立嗣是因为孙贵妃欺瞒皇帝所做的,而且英宗在位的时候,国家不安宁,皇帝本人被蒙古军队俘虏,后来回国后他的弟弟已经被立为皇帝。等到八年之后,英宗又发动政变,将皇位抢了回来。”她转身对慈安太后说:“按照我的意思,应该立奕譞之子载湉,你们应该抓紧决定,不能再拖了。”慈安太后没有反对,众人商量之后,醇亲王支持立溥伦,三位大臣支持立恭亲王的儿子,其余的人都按照慈禧的意思,支持立醇亲王的儿子。慈安太后一向退避忍让,于是就听从慈禧的意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