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曹州人去江南贩丝绸,去江西运细瓷,也都是由水路转运河,经济南到北京、天津。刘鹗《老残游记》里,记载老残从济南到曹州府就是从济南洛口坐船一直上行,到今天的鄄城董口上的岸。当时曹州所属的黄河沿岸是名极一时的水旱大码头。那年月,日日夜夜,曹州11个县的土货大都从水路转运。当时曹州府有72条大街,街上牌坊林立;有366家叫得响的货栈,运出去的是棉花、小麦、羊肉、山楂、柿饼、牡丹、木材,运回来的是食盐、碱面、布匹、丝绸、锅碗、陶瓷、烟卷、火纸、硝磺。
历史是多么荣耀,但是一切“俱往矣”之后,山东人来曹州的渐少,国人知道的更少。外面的世界愈是繁华,曹州便愈是显得古老、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这块地方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洋人在上海、青岛生活得滋润,而在此地却爆发了“巨野教案”,杀洋人、扒教堂、砍电线杆子。义和团最初也起自曹州的大刀会,于是就会听到各种各样对曹州的议论了。有人说那里是天下最贫困的地方,土是贫瘠,水是湍急,屋顶上面蹲着朝天吼,像是呐喊。但有人又说那里是绝好的牡丹公园,土里长牡丹犹如长草。屋后是扶疏的木瓜,门前是妖娆的牡丹,再就是花椒篱笆、青石碾盘,庄后有河,村边有坑,水中又有鱼,不用垂钓,用盆往外泼水便可捕获。
有人说曹州黄土厚是厚矣,但是苦薄,人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白面馍馍。红白喜事,席面上红萝卜端上,白萝卜撤下。逢着大年,家家乐得蒸馍,却还是一斗白麦细粉,五升白包谷粗面,掺和而蒸,以谁家馍炸裂甚者为佳。一年四季,五谷为六,瓜菜为四,尤其到了冬日,各家以双手搂不过来的大瓮腌制酱豆萝卜,或者挖窖,或是长的或是圆的,窖一窑红薯,然后是粉条是白菜是辣椒面糊,一个冬天也便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