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活的小镇上,孩子们在小学5年级或6年级这个不可思议的时期学会了“风格化消费”这门语言。你可以看到,女孩儿们只穿霍利斯特(Hollister)牌的牛仔裤,而男孩儿们则喜欢穿万斯牌(Vans)运动鞋,不喜欢穿锐步(Reeboks)运动鞋。这种现象很奇妙。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少年群体试着通过接受或拒绝同龄人的消费习惯来寻求身份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成为过度挑剔的购物者。(凡是带着自己16岁的孩子购物的父母都会明白我的意思。)但是,父母似乎对这个过程的发生无能为力。显然,这些还在发育的孩子们在释放性激素的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消费激素。
不过,孩子在经历这个阶段时,并非都处于同一年龄段,也并不一定都达到同样的挑剔程度。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个时期有过同样的经历。成年后,大多数人都会对某些东西特别挑剔。我们喜欢某个高尔夫俱乐部,喜欢某种品牌的汽车,或者坚持使用某种品牌的化妆品。多数人都会对某种东西特别挑剔。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如果人们都不经历这样的阶段,大多数企业的营销部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耐克公司去年之所以会在市场营销和广告领域投资大约20亿美元,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广告可以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对健身服装变得很挑剔。宝洁公司在广告领域投资50多亿美元,也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广告可以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开始偏好某种家居用品。
可以这样总结营销的总体功能:营销就是企业努力使消费者对消费品变得挑剔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商业策略,但其目的却相当明确。
那么,营销经理如何才能知道他们已经成功了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销售数据,查看有多少消费者购买了他们的产品。但问题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反映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态度。你和我可能都主动购买了同一品牌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购买行为具有同样的意义。你可能是因为习惯而消费,甚至可能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消费,而我则有可能是出于热爱而消费。如果确实如此,就说明我比你更喜欢这种品牌。换句话说,该品牌的竞争对手对我的吸引力可能会小一些。
因此,除了认真研究销售数据之外,营销经理还要注意消费者在公共场合所表现出的品牌喜好——消费者身上穿着哪种品牌的衣服,会向其他人推荐哪种品牌。无论何时,只要我们愿意向他人公开品牌对自己的吸引力,就代表我们与这种品牌的关系非常密切,营销人员应该知道这一点。
从品牌经理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对品牌的热爱与第二种因素有关,那将是非常有利的情形。这种因素就是:我们坚信一种品牌能传达出其他品牌所传达不出的信息,这种信念正是源自我们对产品差异的认真比较。像“如果吃不到布里格姆的薄荷碎巧克力冰激凌,我就会死掉”这种说法,显示出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绝对忠诚。为什么呢?原因有二。第一,这句话显露出的极端热情,代表着一种激情。第二,这句话显露出的极端专一,则代表着专业知识,以及对布里格姆薄荷碎巧克力冰激凌相对于其他品牌独特优势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