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改变产品命运(2)

少数生长能力强的品牌,跌跌撞撞地度过生存期,忐忑不安地进入成长期;极少数优质品种的品牌,渐入佳境地进入成熟期;而绝大多数的品牌,在市场的刀光剑影中水土不服,还没看清楚市场的模样就饮恨沙场,最终退缩到工厂的角落,再也没有勇气抛头露面。

香港富康集团董事长劳富文想做品牌,同样也是源于不平衡和不服气。

时间大约是十年前。有一天,劳富文在内地出差,他在超市中惊奇地发现,某个国际大品牌的产品大部分是自己工厂生产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十多倍!

十多倍的差价!这个差距深深地震撼着劳富文。他的脑海中快速地掠过工厂的生产线,哪怕是将工厂的收益提高一倍,都需要在流水线上绞尽脑汁,实现的难度超出想象。

如果将收益提高一倍,那么,工厂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厂房升级等方面的投资都将游刃有余。

可是,要想在出厂价上得到这一倍的增长,不过是痴人说梦,门都没有!

多年来,富康集团的产品走的都是漂洋过海的模式——以香港为中心获取订单,以东莞为基地规模生产,以出口为业务销售产品。全世界知名的婴童用品品牌,10个中至少有6个都曾经从富康集团的工厂走向世界。

当这些漂洋过海的产品回到中国,全身都是国际品牌的派头,连价格也毫不含糊。劳富文发现的,仅仅是一个存在着多年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的事实。

在世界工业产业链中,这是一种难以撼动的格局:生产者最廉价,设计者和包装者则名利双收。按照施振荣先生的独创理论,在微笑曲线中,制造和组装的价值永远处于曲线的底部,处于微笑曲线的两个嘴角的,一边是设计、研发,另一边是品牌、销售,它们占据着价值的高位。

大名鼎鼎的苹果,是这个格局的捍卫者。在苹果产品的利润分配格局中,中国企业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中最为薄弱的产品组装部分,利润占比仅为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