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ODM的人想做品牌,大部分是源自内心的不平衡和不服气。
产品出厂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巨大落差,让生产者很不平衡。中国工厂制造一个芭比娃娃,自己赚35美分,美国的品牌商却可以赚20美元!一个零售价40美元的罗技鼠标,中国生产商只能获得大约3美元的利润。
这就像一个厨师烹饪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参与分食的每一个人都酒足饭饱,厨师只能吃点残羹冷饭,勉强充饥。请客是别人的名义,赚钱是别人的事情,餐桌之上除了订餐的人,没有人知道厨师是大餐的真正制作者。
把自己亲生的“孩子”(产品),漂洋过海“过继”到外国人的名下,改一个姓氏(品牌),换一身漂亮的衣服(包装),再漂洋过海回来,孩子就犹如从“奴隶”到了“将军”,身价暴涨数十倍。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流淌的依然是工厂的血脉,换上洋装就与众不同了吗?生产者对此很不服气。
仅有不平衡和不服气于事无补。没有了品牌的光环和渠道,产品就会无人问津,以外贸为生的工厂就没有了未来。生活还需继续,发展不能停止,还得继续为别人制作大餐,还要源源不断地将工厂的产品以低价卖到品牌商的名下。
实在按捺不住内心冲动的工厂,就筹划着为“孩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让它到市场中摸爬滚打。
工厂做品牌的悲喜故事,也就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