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第二种方式被证明更有实效。因为试图就事件出现的背景加以认识,也就是知“如何”与“因何”,儿童能学到的必多于赤裸裸的事件。他们学到有关人世间的若干事务,比如说权力、财富、地位、传统,以及各机构(法庭、议会、军队)的功能运作。因此,历史乃能被描述为替代性经验的教育。学生可对其他生活模式、其他思维方式和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所了解,这样就能面对虽不熟悉但仍属人间世的状况、感情及行为,并逐渐熟悉陌生而又奇妙的人物,远甚于各种小说中的角色,比如说汉尼拔(Hannibal)、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有“世界奇迹”之称〔Stupor Mundi〕)、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以及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等。
上述知识皆可来自历史教育。然而不幸的是,它多具有偶然性,而且未加组织。倘若要将它运用于特殊背景之外,还得经过概念化。目前并无任何理由不在学术领域建立人类情绪、军事、财富创造及流通等专业。事实上,已有这样的建树。然而此等专业多被视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历史。另一方面,未曾有人提议,学校中读史的学生应该先对心理学、政府学、经济学、军事组织等方面的大量教科书有所学习之后,才能接近一段历史。即便历史学家,亦非如此工作。
因此,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童,最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就是鼓励他们为自己研习历史找出一套简易的方法。有关教学方法,相关巧妙构思不在少数,且业已整理成所谓的“历史技巧(historical skills)”。其中所涉及的,包括允许学童处理或检查博物馆中一些展览品、提供复制的历史文献供学童端详、鼓励学童自行演出历史事件、就一连贯的历史记载让学童进行整理和合并等。如此,儿童的想象力被激发、领悟能力也随之加深,技巧亦有所获。然而,若以时间、精力、资源需求较小的方式进行,是否能获得同样的成效呢?究竟需学得多少知识和方法,才能应用到其他事务上呢?假如未来他们从事历史研究的工作,上述种种便有实用。然而儿童教育的功能并不是要他们成为历史学家,而是(基于民众的观点)要他们成为有用而负责的公民。倘若从学习历史而获得的东西可运用到其他方面,比如管理、政治、文艺表达,上述种种方法就是正确的。然而按照这类方法获得的技艺,需达到何等程度,方能运用到其他活动上,迄今仍不明朗。我们较有信心的,乃是一旦能激起小学生的兴致与热情,必能在稍后,甚至长久以后开花结果。
上述方法难以在中学施行,这个阶段的课程主要针对考试需求。在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考试这个事实是否会扼杀许多学童追求历史的热忱?二是答案上强调“对”、“错”的考试方式是否有违历史本质?总而言之,施以有关人性的替代性经验的教育确实有好处,一旦日后需要了解人类,它总会有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