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皮克斯圆梦:创始人的故事(4)

而拉塞特也是一位梦想缔造者。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崭露头角、创造纪录了:他是第一位获得两项短片类学生电影学院奖的人。其中一部短片名叫《小姐和灯》,片中,拉塞特利用静物创造出了一段感情真挚的动画故事,不仅深深打动了观众,也让他的天资得到了彰显。

1979 年,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向刚从加州艺术学院毕业的拉塞特投来了橄榄枝,迫切希望争取到这样一位独具创意的人才,而拉塞特也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新工作伊始,他在制作的影片中使用了手绘的动画角色和电脑生成的背景。他坚信,在迪士尼的多平面摄影机技术之后,电脑必定会成为未来制作三维立体效果的主要工具。然而,迪士尼公司中占绝大多数的动画制作元老们都认为,电脑只会把他们的工作搞得一团糟。想让这些人相信电脑的真正实力,真可谓举步维艰啊。

拉塞特向迪士尼公司的高管提出了创作动画短片《电器小英雄》的构想,希望能把他们的思想扭转过来。高管们对这个构想颇感兴趣,于是批准了短片的制作。影片完成后,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总裁罗恩·米勒(Ron Miller)向拉塞特询问制作成本是多少,拉塞特告诉他,此片的成本与迪士尼之前的电影成本相当。米勒回答说,如果三维动画技术不能够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的话,那么就没有使用的必要了。就在同一天,老板埃德·汉森通知他:“你的作品完成了,你与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雇佣关系现在也该了结了。”迪士尼的管理层又一次重蹈覆辙,他们没有着眼于未来进行投资,没有培养和助长创意,而是受到眼前利益的驱使,对接下来的动画长片科技风潮毫无察觉。这一次,他们让天赐的良机白白溜走了。

被迪士尼解雇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拉塞特意识到,迪士尼公司虽有“迪士尼九大元老”的扶持指导,但在华特·迪士尼本人逝世后,公司领导层的创新意识已经荡然无存了。那个让童年时的拉塞特魂牵梦萦的迪士尼公司到哪儿去了?无论是电影中的场景还是主题公园中的风景,都能在华特·迪士尼的点拨下焕发出魔力,而他那“化优秀为卓越”的魄力如今到哪里去了?眼下,这些鼠目寸光的管理者们将项目发行的费用和速度视为公司的命根,而华特本人已然仙逝,他无法给予这些固执己见之人以救赎了。按照华特·迪士尼和约翰·拉塞特的标准来看,迪士尼公司产品的品质已经土崩瓦解了。真是难以置信啊!拉塞特心想。短暂的5 年还未到,他对迪士尼公司的热情已经灰飞烟灭了。然而没过多久,迪士尼公司的损失却为卢卡斯影业计算机部门提供了天赐良机。

1923 年,华特·迪士尼与弟弟罗伊·迪士尼合伙创立了迪士尼兄弟动画工作室。步前辈后尘,埃德温·卡特姆和约翰·拉塞特结成了继迪士尼兄弟之后史上最为辉煌的合作关系。就像华特和罗伊一样,卡特姆和拉塞特的合作所铸就的成果要远远超过他们单枪匹马的力量所及。两人都具有让梦想变为现实的资质—概括来说,就是不畏困难险阻,对信念坚守不渝的决心。用卡特姆的话来说:“《玩具总动员》完成之后……我又有了新的目标:和拉塞特携手建立一间工作室,一间用真情、活力和意志去追寻颠扑不破的真理,将创造魔法所需的各种力量集聚一堂的工作室……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将重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也纳入了目标之中……但是,在我和拉塞特……离世后的漫长岁月中,皮克斯和迪士尼是否还能坚持制作积极影响全球文化的动画影片呢?这才是考验我们是否能达成目标的终极试金石。”

埃德温·卡特姆和约翰·拉塞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两人已然成为了坚实的顶梁柱,支撑着当代最热门动画影片的生产帝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使命向我们昭示了这两个命运交错的男人双双圆梦的心路历程,那就是:“结合独有的科学技术和世界级的创意人才来制作电脑动画长片,以难忘的角色和温馨的故事打动各年龄层的观众”。长远来看,经过奋斗,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