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视野再拉远一些,社会心理则是另一种形成民族荣耀的因素,这种“英雄崇拜”对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影响甚巨。例如,意大利人就很崇拜服装和家具的设计师,瑞士的银行家和制药企业的地位崇高,美国人则对会计师和电影、流行音乐、职业运动员等娱乐产业心向往之,而以色列人一致尊敬国家最需要的农业人才和军人,这些受欢迎的产业刚好在各国也是表现最优秀的产业。民族情感对企业竞争模式的影响事实上不亚于市场的需求程度。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在一流人才不断投入的过程中建立。
保持忠诚度的重要个人和企业追求的目标会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职业、劳动价值、企业和产业的忠诚与投入程度。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资源是流动的,会快速由一个产业移到另一个产业,以追求最大利益。本书的研究则发现,这个论点太武断。事实上,为逐利而快速流动的资源很少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传统市场决定论的瑕疵是,它假设一个产业资源所使用的生产率是一定的,因此,资源必然向回报较高的产业流动。现实环境里,产业创新所带动的生产率通常高于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样,专业知识和经验建立后,还将带动升级和竞争的持续力。这种创新模式需要人力和资金的持续投资。
本书研究的各国产业中,投资人或员工对企业或产业的忠诚度越高,产业的竞争优势就越大,进而与钻石体系的其他关键要素形成良性互动。保持优势也意味着,即使回报少、有风险,所有可能资源还是应该持续投入主要结构的再调整工作。创新是获利率下降时最不可少的补剂。因此,产业在面对困境时,只要有改善和创新的可能,就不该轻易选择“放弃”。相对地,若一遇到困境,资源就开始在产业间流动,那么该项产业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意大利的毛纺业是个典型的例子。当其他国家的毛纺业面对新兴工业国家竞争而相继放弃时,意大利的企业反而继续投资、带动技术升级、维持竞争地位。企业这里对产业的忠诚度是借着历史传统、家族化企业经营以及乡土色彩等因素。
当然,并不是每次努力都能带来预期的成功,企业更不乏失败关门的例子,人力资源和技术可能该来而迟迟未来。这些现象反映了事业忠诚度不是企业竞争的万灵丹。问题是,缺乏对事业的忠诚度而妄想成功,同样是不可能的。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形态是反映资源配置和产业忠诚度的指标。企业对产业是否忠诚,要看它是否能认真地专就本行或相关领域发展。因为企业触角即使延伸到本行相关的产业,员工受激励的程度仍大于不安。假如企业一味朝不相干的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更是不进反退。因为这种情况显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只是榨取利润,而非为了增强竞争优势的投资。